1. 主页 > 行业资讯

灵岩山寺方丈之争(灵岩山寺弘法法师)

灵岩山寺方丈之争(灵岩山寺弘法法师)

济南灵岩山的传说来历

千年古刹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经有1600余年历史。古刹灵岩寺,地杰人灵,积淀了众多美好的传说。

传说1

朗公说法石点头

东晋时候一个叫朗公的和尚,当时是历城神通寺的方丈。那时有个叫张忠的隐士,很有能耐,但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为避那时候的战乱,便来到灵岩峪修行隐居。朗公和张忠是多年的好朋友,无话不谈,交心的话什么也说。所以朗公经常从历城仲宫那边翻过两座山来找张忠,相互交流佛理,舒泄胸中的憋闷。朗公每回来到灵岩峪,都被这里美丽的风景所吸引,高兴的时候总在灵岩山上讲《放光般若经》,每次都有一大堆人听讲。有一次讲到最精彩的时候,周围的山动了起来,石头跟着点头,老虎猛兽爬在地上也不起来,也听不到了平时的马嘶人叫和猿叫狼嚎,只有朗公的说法声在山谷中回荡。有一个信士问朗公:“这是怎么回事?”朗公说:“我讲法,我的内心急剧变化,穿过了人的理解边缘,扩展到了无限的境界中去了。因此,大地为我祝贺,用石头点头欢迎我。动物向我致敬,保持静默,此乃佛法之摄化。山有灵犀,不足为怪。”信徒立即磕头施礼,高呼“善哉……”。从此,这个地方就叫灵岩了。

朗公讲完法,当走到灵岩山的山顶时,身子突然定格,不动了。山顶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像披着袈裟,手拄禅杖,攀越山峰的老人形象的巨石,后人为纪念这位佛法高深的高僧,便称它为“朗公石”了。

现“朗公石”为灵岩寺浑然天成的一大自然景观。

传说2

法定与三泉

相传在北魏孝明帝的时候,法定高僧从西方来到灵岩寺,进入灵岩峪,并有一条巨蟒在前面为他引路,两只老虎为他驮着经卷。走着走着,忽然前面长出了一堵墙,无路可行。法定和尚对着墙坐下,闭着眼诵经。坐到第七七四十九天的时候,突然雷声大作,山石迸裂,崩下来的石头落在法定的面前,打断了他的修行。睁眼一看,只见头顶有一束强光向山下射去。原来法定高僧面壁打坐的真心感动了太阳神,阳光把山崖都射穿了,透过洞穴形成光束,为高僧指路。至今灵岩南山峭壁上留有一个圆洞,史称明孔洞。

法定顺光束下山,在山脚下遇到一位打柴的老头,法定向他问路,老头低头不说话,只用手指头一指,面前突然有一对白鹤飞起来,法定沿着双鹤飞行的方向,来到灵岩寺。只见青山一色,苍翠欲滴,地净气爽,云气生辉,实在是太美了!但最为遗憾的是寺院内没有水,显得没有灵气,老法师用禅杖在千佛殿东侧的山崖处就地一杵,只见一股泉水喷上来,并形成小溪。两只鹤在空中看得清楚,一只鹤在空中直下,在东侧落地,一股清泉涌出来,后人取名为“白鹤泉”;另一只鹤落了南侧,又一股清泉涌出来,后人取名为“双鹤泉”。因三泉相距不远,故有“五步三泉”之称,是今灵岩寺的胜景之一。

清代诗人韩章曾赋曰:“双鹤何年饮此泉,泉名得与鹤相传。而今不作长空唳,只在涓涓石窦边。”

传说3

王干哥的故事

每年的春秋两季,灵岩寺夜间都有一种奇特的鸟叫,“王干…哥,王干…哥”,叫声悲切凄凉,挺渗人!远听感觉很远,回荡灵岩山夜空,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这种鸟学名叫人参鸟,俗称棒槌鸟,它专门寻摸人参果吃。但这种鸟,灵岩人又给它取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做王干哥,它来源于一个美好的民间传说故事。

相传,方山脚下,滴水崖边上,有一户姓王的人家,户主叫王大壮,妻子姓姚,大壮三十得子,为孩子起了个名叫王干,一家三口全靠大壮打柴过日子。有一天,大壮和他媳妇在卖柴火回家的路上,发现了一个用破麻袋包着的小女孩,两口子把小孩抱回了家,取名莲儿,莲儿比王干小半岁。实在的两口子硬撑着把两个孩子拉扯大。大壮每天天不亮就上山打柴,后挑到十里外的集市上去卖,回来还要顶着太阳拾掇租来的二亩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常年没白没黑的劳累终于使大壮病倒了。他媳妇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玩意,也没有拉住大壮的命。就在王干十二岁那年,大壮撇下妻儿离开了人世。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懂事的王干小小年纪就挑起了家庭重担。他到灵岩寺重新租来二亩地,辛勤耕作,抽空就上山砍几担柴卖掉,换些油盐。莲儿也常到寺里干点小活,换点钱贴补家用。姚氏掌管家务,也喂些牲口,孤儿寡母到也过的下去。王干、莲儿挺懂事,兄妹相称,一家三口过的也算滋润。

光阴似箭,转眼六年过去了,王干变成了五大三粗的小伙子,莲儿出落得如花似玉,媒婆跑断了腿,也没能给王干说成一个媳妇;媒婆说破了嘴,也没给莲儿说成一门婆家。老人看出了孩子的心事,便在农闲的时候为他们举行了婚礼,婚后的小日子过的既和睦又幸福。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一天,姚氏上山打草不慎滚下山坡,摔断筋骨昏死过去。王干急忙请来灵岩寺的和尚,开了药方,其中三味药尚未配齐:泰山后的灵芝草、灵岩山的人参果、莲台山滴血石旁的续骨草。王干好不容易上山找来了灵芝草和续骨草,但还差人参果。这一天王干按照老和尚的指点,跑遍了灵岩的边边坎坎,最后在一处断崖边上长着树根的地方看见了一棵人参苗,他特别高兴,解下缠在腰里的绳子,一头系在山顶的小树上,一头系在腰上,慢慢向下滑,谁知系在山顶的小树突然松动,小树连绳子同王干一起坠入山下,头撞在石头上,脑浆溢了出来……

莲儿在家等王干的人参果,等了三天三夜也没等来,婆母却因得不到医治也负痛病逝。莲儿忍着悲痛,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掩埋了婆母,决定下山寻夫。登明孔山,穿白杨沟,攀方山顶,涉万人坑,边寻边喊:“王干……哥,王干……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莲儿的头发白了,面容苍老了,“王干……哥”的呼声却越发强劲起来了。一天晚上,寻夫的莲儿一脚失落崖下,不幸身亡。在摔死的莲儿身上飞起一只小鸟,嘴里不停地呼唤着:

“王干……哥,王干……哥”。

传说4

鸡鸣山的传说

在进入灵岩峪的山口,有一座奇形的山,犹如古代重要门户用以威严的阙。它确实是灵岩寺的门户,过山跨桥,就算是进入灵岩寺的境地了。此山有一个离奇而使人向善的传说。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伙盗贼,夜间前去行窃,当盗贼路过此山时,山上突然雄鸡高鸣,盗贼以为拂晨报晓,原路返回。贼回去一计算时间,尚不到子夜,又集合行动。当再次路过此地时,山上仍有雄鸡鸣啼。这样盗贼行动三次未果,他们认为路经灵岩圣地门户,三次鸡鸣,是老佛爷在教化他们,从此,他们一改常态,弃恶向善了。后来有一个云游老道,听说这个故事后,他断定山上有金鸡,深藏此山,夜查暗探,费了很大的力气,果真将金鸡盗走,后人将此山命名为“鸡鸣山”。

鸡鸣山地处地壳变动的冲击带,同泰山一样,每年都有所增长,经过多年的地壳运动,其山形也越来越象金鸡了,鸡首高昂,雄冠高耸,告曰人们抑恶从善,遵纪守法,做一个文明善良之人。

苏州寒山寺住持是谁

秋爽法师,字果净,俗姓孙,1967年9月20日出生,江苏省海安县丁所乡人。1984年初中毕业后,投苏州寒山寺,依性空法师剃度出家,次年考入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系统学习,在校期间于南京栖霞古寺受具足戒。1987年7月佛学院毕业后,留灵岩山寺任照客,次年2月转入寒山寺,历任知客、副寺等职。1990年7月出任监院,主管内务与基建,笃行职守,协助性空方丈建普明宝塔,完善寺院设施,推行现代化管理,颇见成效。

1997年去昆山主持华藏寺扩建工程,任监院。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