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上春晚(三星堆青铜面具介绍)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上春晚,以及三星堆青铜面具介绍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亮相春晚(三星堆青铜面具的简介)
国宝陪你过大年——1月31日晚11时许,著名演员、《国家宝藏》001号讲解员张国立现身央视春晚舞台,携手青年考古人冉宏林为全国观众介绍最新出土的国之重器: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青铜大面具。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在舞台上激动地向大家介绍道,亮相春晚的青铜大面具出自三星堆遗址3号坑,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面具,拥有3000多年历史。
经过考古研究,三星堆青铜大面具的分铸技术与合金比例,与安阳殷墟属于同一系统,反映了中原文化对三星堆文化的深刻影响,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和博大精深。
宽131cm、高71cm、深66cm、重131斤,宽颐广额、棱角分明——出现在全国观众眼前的青铜大面具造型吸睛,气场神秘。正如张国立所说,“一眼3000年,这就是瑰丽浪漫的古蜀文明。”
据国家文物局官方介绍,青铜大面具于2021年6月23日提取出坑,是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体现了古蜀先民对自然万物与人神世界的理解与思考。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德阳广汉市,距离成都市区约40公里,是西南地区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古代遗址之一。该遗址从1929年发现以来,共出土编号文物一万多件,包括黄金面具、顶尊人像、圆方尊、大面具、神坛模型、跪姿铜人、象牙等。因出土文物造型奇特,三星堆遗址这几年一直是网友极为关注的考古项目。
去年6月,铜人面具、铜人头像、铜尊等三星堆遗址部分出土文物首次做客江城,参加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长江万里青——长江流域青铜器精品展”,吸引不少观众前去打卡,成为展览中人气最高的展品之一。
此前,有不少网友认为三星堆出土文物造型太过超前,疑似“外星文化产物”,这个观点也让三星堆文物愈发“出圈”,甚至吸引了全世界考古爱好者的目光。针对此观点,考古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张昌平曾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存在很多非三星堆本地的元素,有大量证据显示,“他们在模仿中原文化背景的东西,可见他们对中原文化是非常仰慕的。”
责任编辑:
为什么说三星堆青铜人面具像极了传说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三星堆文明自从被发现以来,就一次次地颠覆人们的认知,而其中的青铜人面具更是勾起无数人的好奇心,毕竟它的形状实在是太像神话传说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了。
(一)纵目青铜面具
三星堆出土的标志性文物,莫过于造型各异、风格神秘的青铜面具。其中,人称“千里眼、顺风耳”的青铜纵目面具,又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件。
它双眼外突达16厘米,耳朵向两边张开,面具宽达138厘米,五官极尽夸张之能事,显出一种凌厉的威严。据悉,它是世界上年代最早、形体面积最大的青铜面具。这种完全不同于普通人面相的造型,被人们戏称为“外星人”。那么,纵目面具为何纵目?何人会纵目?此前曾有专家认为,这极可能就是《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过的神人“烛龙”。《山海经》这样描写烛龙: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然而这仅仅只是一种来自神话学的推测。
目前最主流的观点,认为它可能就是第一代蜀王蚕丛。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依据。据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而金文中的“蜀”字,也像是上有巨目的虫蛇。
关于三星堆纵目面具,学者刘章泽认为,纵目面具是蜀人的太阳神形象。学者赵殿增认为,这种巨眼高悬的神,有可能是古代“蜀”字的起源所据。美国学者巫鸿则认为,柱状眼睛的面具这个特殊造型,可以反映某种“开目仪式”。
(二)千里眼顺风耳
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在民间的名气很高,直接原因可能因为二神的非凡神力与人类自身的感官:视觉、听觉有关。人们对光的追求,对声音的判断,是远古人类得以对抗自然,生存下来的基本技能,在此期间也诞生了早期的原始崇拜。
出土的三星堆文化的文物就有这类崇拜的痕迹。眼睛崇拜与人们追逐太阳、追逐光辉的自然崇拜有关,寄托着人们对光明、对生活的希望。而耳朵作为声音的通道,也受到了先民的崇拜。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有一种说法认为,千里眼、顺风耳分别为离娄与师旷。《武王伐纣平话》卷下:“此二人,名离娄者是千里眼,名师旷者是顺风耳。”
《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焦循正义:“离娄,古之明目者,黄帝时人也。黄帝亡其玄珠,使离朱索之。离朱,即离娄也,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离娄是黄帝时候的人,可在百步之外,明察秋毫。师旷是春秋时著名乐师、道家,生而无目。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
其实,古人对于“聪明”二字的定义也能看出,人们对于眼睛和耳朵这两个器官的重视程度,正所谓“耳聪目明”,这反映了人们最初认识世界的两种方式,以及试图适应世界所进行的器官强化意识。
三星堆青铜面具是什么朝代的
三星堆青铜面具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商末周初。
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延续时间近2000年,即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商末周初,这把四川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是上个世纪我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三星堆青铜面具的特点
1986年出土、如今保存在三星堆博物馆里的青铜纵目大面具,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双眼突出,呈现柱状,也就是纵目。还可以看到,它的耳朵是向外伸展的,有点儿千里眼顺风耳的意思,这显然是艺术造型,不是人体的真实形象。
在新一轮发掘中出土的青铜大面具,两耳都有耳洞。而且左脸和右脸呈现不同的颜色。他的左脸呈深绿色,右脸被一层残留物覆盖。当初保留残留物,是为了提取残留物中的文物信息,这对于揭开青铜大面具的身世之谜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