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塔天王晁盖(晁盖怎么上的梁山)
今天给各位分享托塔天王晁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晁盖怎么上的梁山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晁盖,为什么会有一个“铁天王”的称号
晁盖的称号不是“铁天王”,而是“托塔天王”。这个称号是晁盖在他们村获得的,是当地百姓给他的敬称。事情是起源于一次闹鬼事件,晁盖他们村儿的隔壁村闹鬼,当地的百姓十分害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担惊受怕后,来了一个云游和尚。于是众多村民就去请求和尚帮助驱鬼。
这个和尚一看,还真有鬼,在村子周围转了几圈,发现一个事实:自己好像斗不过这只鬼。可是已经答应村民驱鬼了,不好作赖,毕竟脸面上不太好看。于是他想了三天,终于想出一个主意,那就是“驱”,而不是“杀”。也就是说面对鬼怪没必要打打杀杀,毕竟出家人慈悲为怀,只需要赶走即可。
于是这个和尚让隔壁的村民建造一个宝塔,在和尚施法过后这个宝塔所在的范围就不会再被鬼怪入侵了。结果当天晚上,鬼怪就没有再闹腾了,村民兴奋不已,大肆传播他的名声,和尚对自己的做法也十分的满意。
可是隔壁的晁盖所在的村儿不答应了,为何?因为那个鬼跑到他们村了!这种损人利己的做法惹怒了晁盖,晁盖不会驱鬼,他想杀了鬼也没有办法,于是一怒之下就跑到隔壁村把那个云游和尚揍了一顿,然后把那座塔给搬到自己村了。村民感叹晁盖的神威,于是就尊称他为“托塔天王”。
其实晁盖的这个绰号是针对梁山众人而去的。要知道,在《水浒传》第一章中就说了,洪太尉撕开了封条,释放了一百零八被封印的妖魔鬼怪进入人间。这一百零八妖魔鬼怪就是梁山众多好汉,而晁盖的“托塔天王”就意味着镇压众多好汉。只可惜最终晁盖还是死了,众好汉没有了镇压他们的晁盖,最终成为了祸害天下的土匪。
综合而言,晁盖的“托塔天王”绰号,实际上是针对梁山一百零八将而设立的。不过这并不是说晁盖有多大的能力,而是说晁盖的为人让众多好汉佩服,在晁盖的带领下梁山好汉不会做坏事。
托塔天王晁盖的主要事迹(至少三条)
晁盖的主要事迹如下:
1、七星聚义。
杨志奉命押送梁中书给太师蔡京庆贺生日的不义之财——生辰纲,东溪村保正晁盖想去劫取生辰纲来接济他人。好汉赤发鬼刘唐听说这件事后,也想来参与,因醉酒被都头雷横当做盗贼抓走。
晁盖救出了刘唐,刘唐叙述了自己的志向,得到晁盖赞赏。晁盖的好友吴用听说后,说服阮氏三雄,一起来与晁盖商议。夜晚,道人公孙胜闻讯赶来与六个人聚义。由于晁盖在之前梦到七颗星星坠落在屋顶,所以这叫做“七星聚义”。
2、智取生辰纲
杨志为了应付不测可以说是处处小心开始还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天正热时赶路。
当杨志一行在松林里歇息时,晁盖等人出现了,他们扮做行商的客人,首先使自己处在了暗处,同时为后面证明酒中无药作铺垫。然后,由白胜挑着满桶诱人的白酒(此时尚未下药)走上了山岗。
果然,军汉们垂涎欲滴,但当即受到杨志的阻拦,怀疑里面有药。白胜欲擒故纵,立刻表示不卖了。然后由晁盖等人过来先吃掉一桶,一则表明此酒无药,让杨志放松警惕,二则借舀酒作掩护,前一瓢装做要占便宜,后一瓢下药。最终杨志等人被药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
3、江州劫法场
宋江醉酒浔阳楼上题反诗,被黄文炳发现,下入死牢。蔡知府认为黄文炳言之有理,连夜修书命戴宗送往东京。戴宗乘机上了梁山泊找吴用商议救宋江之策。快到江州时,听说宋江、戴宗就要问斩。
吴用和晁盖让众家兄弟和喽罗打扮成商贩、卖艺的、乞丐等,拥进城去,混在人群中,围立在法场四周。劫了法场,救下宋江,后来李俊,李立,薛永,张横,张顺以及穆家二兄弟一同来帮忙,29条好汉在白龙庙聚义。
扩展资料:
晁盖藐视和怠慢旗下将领,招致众人离心离德。政治浩海,驭舟乏术,晁盖为人的缺陷,根源在于他疏于政治,短于谋略。他在梁山上称王称霸,只是想与兄弟们永结情义,同享富贵。
他交友首重德行,一旦认准了某人为兄弟,便会倾心相待,把情义摆放在第一位,却缺乏深谋和远虑。在他看来,梁山是一片人间净土,是容不得那些寡情薄义、偷鸡摸狗的人上山玷污的,即便他再有能耐也不行。
相比之下,一心想要在朝为官、扬名后世的宋江,政治眼光就深远得多了。对他而言,梁山只是一处暂栖之地,宋江需要大批人才来助他实现人生抱负,所以他经常屈尊降贵,拉拢人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晁盖
晁盖为什么叫托塔天王
晁盖,绰号“托塔天王”的来历:
晁盖原是梁山附近的济州郓城县东溪村的富户,任村里的保正。他不娶妻室,专爱结识天下的好汉,凡是有人来投奔他,他都热情接待。郓城县东门外有东溪、西溪两个村,中间隔着一条大溪。传说西溪村经常闹鬼。
有个僧人便教村民凿了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把鬼都赶到了东溪村。晁盖闻知愤怒,独自一人趟过大溪,把青石宝塔夺了过来竖到东溪村。从此,当地人都称他为“托塔天王”。
扩展资料:
人物来源
作者在塑造晁盖这个人物形象时,很可能参考了方腊的形象,因为两者在两方面有明显的借鉴与被借鉴痕迹。首先,晁盖的石碣村,之“碣”,与方腊出生的村之“塌”(音“遏”,指皖浙农村的堤坝),两字音虽不同,但字形相近,很可能有所借鉴。
其次,晁盖的个人信仰体系虽不明晰,但对异梦佳兆颇为信服,其梦“七星入屋”与方腊所居州里遗留的帝王信息相一致。模更大,影响更深
晁盖托塔天王的绰号是怎样来的
“托塔天王”的由来是晁盖独自一人把隔壁村的宝塔给夺来了。
晁盖,他在梁山上称王称霸,只是想与兄弟们永结情义,同享富贵。他交友首重德行,一旦认准了某人为兄弟,便会倾心相待,把情义摆放在第一位,却缺乏深谋和远虑。
平生仗义疏财,为人义薄云天,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喜欢刺枪使棒,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打熬筋骨,是一位真正敢于为民请命的好汉,如沧海横流般尽显英雄本色。
扩展资料晁盖,山东省郓城县东溪村人,传说邻村西溪村闹鬼,一日,村中人经一僧人指点,凿了一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鬼就被赶到了东溪村。晁盖大怒,独自将青石宝塔夺了过来在东溪边放下,因此人称“托塔天王”。后因与刘唐、吴用、公孙胜、阮氏三雄合谋智取生辰纲事发后遭官府追杀,不得已投奔梁山泊落草。
因梁山泊寨主王伦忌才,不能相容,吴用智激林冲火并王伦后,大家推晁盖为寨主。宋江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遇险时,晁盖与其他梁山好汉一同劫了江州法场,将宋江戴宗救出。后在讨伐曾头市战役中,被毒箭射中面颊而亡。出师未捷身先死,是一个带有悲情色彩的英雄。
作为好汉,往往讲究义字为先,晁天王这一点上无可挑剔,书中在晁盖出场就说他: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短短几十个字,就把晁盖的为人说的一清二楚。
晁盖是一个东溪村的保正,身份上远远不比皇室出身的大官人柴进,可是却可以做出丝毫不次于柴进的举动,不能不说很让人钦佩。对待兄弟的问题,晁天王的表现也是仗义和大度,救下与自己素昧平生的刘唐,作为一山之主亲自前往江州救宋江。
梁山的恩人柴进有难,被陷于高唐州,晁盖也是一心要前往搭救。由此可以晁盖对待兄弟的确仗义,能做到富贵不忘本,绝对配的上好汉二字,对待兄弟,对待朋友,晁天王可以做到两肋插刀,出生入死,不顾自己的危险,甚至出卖过自己的白胜,都托人救出。所以说晁天王义气深重毫不过分。
后期的晁盖与宋江之间因政治意见的分歧,表面上情深义切,实际上已经貌合神离。晁盖临终之际对宋江说了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曾几何时,晁盖要让位宋江是何等的情笃意切,如今,他显然是不甘心让宋江接掌政权,言辞之中对宋江摆明是彻底的否定。
同时也无法否认的是晁盖临终之前对宋江心存怨恨的事实。晁盖临死之前利用他的权力最后一次驾驭群雄,在大庭广众之下立下一条关系梁山兴衰的遗言,晁盖认为能为自己报仇者必定是武艺超群且心胸宽阔能够领导群雄的人,然而他显然低估了宋江和吴用的智谋和手段,他的遗嘱也注定会落空。
OK,关于托塔天王晁盖和晁盖怎么上的梁山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