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抗日革命根据地(呼和浩特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
虎头山革命根据地在哪里
1、宣威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座落在宣威坝子西北部的大坡山上。大坡山是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途中虎头山前沿指挥所在地。
2、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代,1976年,中共宣威县委宣威县革命委员会、宣威县人民政府决定在红二、六军团领导人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等当年亲自指挥战斗的前沿指挥所所在地大坡山建立“红军战斗纪念塔“和“红军烈士陵园”。
3、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的建成,历时两年。在施工过程中,县直机关、省地驻宣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各单位捐献钢材、水泥、砖块、粮食等物30多种,所有有车单位都无偿为工程运送各种物资,有的单位和个人还主动捐资。
4、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点燃了黔西地区的革命烈火。继而甩开敌人,回旋于千里乌蒙山,准备创建滇黔边根据地,继续坚持江南斗争。
5、1936年3月20日进入宣威县境,23日,以有准备的进攻战,在宣威虎头山一带,与前堵后追的国民党中央军、滇军激战竟日。
6、面对数倍于我之敌,红军勇猛顽强,主动出击,反复冲杀,予敌以重大杀伤,毙俘敌近千人。由于敌人大量增援,战场形势突变,是日夜红军主动撤出战斗,挥戈东指。
7、在这次战斗中,红军二军团四师十二团团长钟子廷、十一团政委黄文榜,六军团十六师组织科长唐辉,十七师五十团政委段兴寿及师组织科长罗辉等300余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
8、虎头山战斗是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规模较大而且比较激烈的一次战斗。红军烈士的鲜血浇灌了宣威的土地,红军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给宣威各族人民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宣威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
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位置在哪里
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段,是阴山山脉的主体山地,东起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三岔口,西至包头市昆都仑河,东西绵延270余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大青山地区面积约93000多平方公里,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蒙古族聚居、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大青山地区是陕甘宁边区的北方门户,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为打通国际红色交通线创造了条件,对加强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具有重要意义。蒙汉军民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同仇敌忾、应用抗争,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大青山地区的主要城市有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大青山地区是内蒙古革命运动的发祥地,是内蒙古抗日斗争的主战场,是内蒙古民族解放运动与“九一九”和平起义的重要地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大青山地区蒙汉各族人民共同投入反帝爱国运动的洪流中。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多松年、李裕智、--等一批蒙古族革命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在北京加入了党组织;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派遣八路军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一大批蒙汉各族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加入革命队伍;解放战争时期,--等人率领内蒙古各族人民走上民族解放之路,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自治政府。1949年绥远“九一九”起义,实现了大青山地区的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蒙绥合并”完成内蒙古统一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实践。1954年,归绥市改称呼和浩特市,并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是少数民族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击外来侵略,并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战略地区,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和内蒙古革命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大青山地区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前赴后继,先后有上千位抗日将士牺牲在这片热土上,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
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文化项目。公园位于大青山南麓呼和浩特市万亩草原核心区,南邻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北接大青山健身步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集参观、教育、缅怀、休闲、健身、娱乐、赏玩、生态观察、文艺创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文化旅游公园。
公园总占地271.47亩,公园功能区用地面积约162.3亩,生态绿化面积109.17亩,配套建筑近8000_。绿植密布,有常绿、落叶乔灌木80多种,花卉30多种,大树逾千棵,是一处自然氧吧。水系似玉带又似哈达,迎接着各方游人。景观休闲广场开阔,革命历史展厅详尽介绍了大青山地区英雄先烈的事迹。游客服务中心功能齐备,配套设施完善。园内环路四通八达,小径纵横交错,停车坪东西分布。
励志广场为南入口核心点,面积2000多平方米,入口放置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景石,背面铭刻建园题词,景石高4.7米,长15米,呼应公园北尽头纪念碑,作为对景景观。景石背后沿中轴设有地面浮雕,祥云、河流寄托着祝福与思念。广场北边缘有一面弧形红旗景墙,总长47米,纪念1947年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广场面积开阔,约6000多平方米,广场两侧设有进入革命史展厅的通道和木质梯台。展厅总建筑面积6144平方米,地上2349平方米,地下3795平方米。
展厅以“大青山里的革命故事”为展示主题。《大青山地区革命英烈》展厅,展厅以“山高人为峰”为设计理念,突出由290位先烈与前辈所组成的山造型,通过多媒体手段辅助氛围,充分体现革命英烈及革命前辈的悲壮雄伟与功勋卓著。《大青山地区革命史展览》以“正观•背看”为特色,正观——从展厅入口望去,展览山体造型由低到高宛如群山叠叠展开,大青山的气势一览无余;背看——观众进入“山”中,随着光线由暗向明亮的变化,大青山革命史内容也由艰难革命向辉煌成就依次展开,展桌、展板、多媒体等在山中构成了基础展示形式,大型雕塑场景以及历史环境再现,充分的表达了“大青山里的革命故事”这一主题。第一单元为五四风雷草原觉醒,第二单元为国难当头救国图存,第三单元为千里进军众志成城,第四单元为坚持抗战共渡难关,第五单元为夺取胜利迎来解放。《大青山地区革命前辈》展厅,向我们展示为了大青山地区的解放做出重大贡献的革命前辈。
纪念碑位于大青山山坳脚下公园北侧最高点,高27米,大气庄严,前刻汉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后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蒙文。纪念碑后有并列旗帜墙左右环抱,与密林共同形成纪念碑广场背景景观。公园内还建有彩虹桥、哈达湖、升旗广场、听松阁、七彩台、旭门坪等设施。
武川县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的光荣史迹
1、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老、少、边区,乌兰夫、李井泉、王若飞、郝秀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是留下了光辉的足迹。1938年5月,毛泽东电令“朱德、彭德怀、贺龙、关向应、肖克等;“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8月底,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游击队2300余人,由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政治委员李井泉和参谋长姚吉吉率领,冒雨穿过平绥铁路,突破敌防线,进入武川县境,9月1日到达大青山。随后,大青山支队攻克乌兰花镇,开展抗日宣传,李井泉率部进驻武川县井尔沟,开辟根据,在井尔沟柳沟门村首次会议,研究建立乡村基层抗日政权、军事部署等问题。10月间,大青山蒙汉抗日游击队在归绥县面铺窑子村与支队主力部队胜利会师。从此,大青山军民以武川为中心,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2、1939年武川县境内的黄花窝铺、井尔沟、万家沟、得胜沟、李齐沟、二四道洼以及马场梁、骆驼场均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区域。八路军来到大青山后,支队司令部在井尔沟驻扎,指挥各地分散作战,八路军战士经常在这里休整、操练,井尔沟群众与八路军患难以共,风雨同舟,筑起窑洞,搭起窝棚,杨植霖和群众住在窑洞里,姚吉吉带电台住管沟子,1940年春,大青山党政机关和支队司令部由井尔沟迁在万家沟,以转移到得胜沟。司令部在得胜沟期间,县城和西乌兰不浪的日伪军800多人袭击得胜沟,司令部提前获悉情报,在沟口设下埋伏,激战后,日伪军伤亡惨重,司令部凭借山林安全转移。
3、李齐沟的骆驼是支队3团后方机关驻地,设有供给处、修械所、被服厂和医疗所,八年抗战中,八路军3团后方机关一直在骆驼场,坚持到最后胜利。
4、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建设是在1938年12月,武川县八区动员委员会在玻璃哈达村成立,王景堂任主任,李琦任副主任,郝秀山任分配部部长,动委会过渡为抗日救国会、农会、妇女会等,后来根据斗争需要,动委会过渡为抗日民主政权。1939年3月中共绥远省委建立,党的活动分为河套、绥中、归陶、绥东四个区,积极发展党员。1942年春,在南乌兰不浪建立党支部,为武川县第一个基层党支部。抗战期间,大青山支队在武川游击根据多次召开党的代表会议,总结工作分析对敌斗争形势,讨论今后的斗争方针和任务。
5、在创建大青山根据地,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过程中,武川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旗帜下,参军参战,倾碧血尽赤子爱母之心,拥军拥政,守焦士肩匹夫救国之任,传情报、抬担架、护伤员、挖窑洞、做军鞋……军民一家共筑血肉长城,期间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支前妇女张兰女为战士送吃、送穿,被奸发现后抓捕,严刑拷打,问她八路军后勤处、军需库在哪里,她始终未招供,还有白生宝夜送石磨、“八路采购”张润喜、张二妇女舍身救亲人、韩三毛宁死保物资、地下军服厂等抗日事件。
6、大青山抗日的主要战事有:攻克乌兰花;蜈蚣坝伏击战;郝区政府反扫荡;得胜沟粮食保卫战;二份子战役;什尔登阻击战、吉盛奎战斗;上庙沟战斗、孤石坝战斗等;抗日惨案有:西水沟惨案;井尔沟惨案;白旗惨案、哈彦忽洞惨案等。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现有司令部、卫生队、教导队、电台等遗址,李井泉、姚吉吉等领导人住过的窑洞和办公用的石磨、树墩,存有八路军作战使用过的电台、战刀、手榴弹、马蹬、火盆、粮食袋、火镰等珍贵文物,李齐沟有郝秀山等老一辈领导人成立的“郝区政府”原址,并存有大量的革命历史文物。在根据地内曾经留下李井泉、姚吉吉、黄厚、杨植林、王良太等一大批革命前辈戎马青山的足迹,留下了大青山抗日军民奋勇杀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