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十三陵陵园介绍(十三陵的历史背景)
沈阳十三陵陵园介绍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北40公里处礼泉县烟霞乡九山上。唐太宗李世民,597~649。
2、陵园面积2万公顷,周长60公里,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有陪葬墓180余座,主要有长孙无忌。
3、房玄龄介绍。韦贵妃等墓,还有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等15人之墓。昭陵依九峻山峰。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
4、据说是因贞观十年文德皇后临死时给唐太宗说要俭薄,“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文德皇后死后葬于昭陵。关于以山为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
5、今因九嵕山为陵。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
十三陵的历史背景
1、”这里所说因山为陵,不藏金玉十三陵,与其说是为了俭薄,不如说是为了“好盗息心”更恰当些,虞世南上书唐太宗时就说过,“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唐初以山为陵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利用山岳雄伟形势和防盗掘而已。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艺家,美术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精心设计的。
2、其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座西向东,也不是南北朝时期“潜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的。长安由宫城,皇城和外廓城组成沈阳。宫城居全城的北部中央,是皇帝起居的地方,皇城在宫城之南,为百官衙署,即政治机构,外廓城从东南北三方拱卫着皇城和宫城。
3、昭陵的陵寝居于陵园的最北部,相当于长安的宫城,可比拟皇宫内宫。在地下是玄宫,在地面上围绕山顶堆成建为方型小城,城四周有四垣,四面各有一门。据史书记载,昭陵玄宫建筑在山腰南麓。
4、初建时驾设栈道,栈道长400米,即230步,文德皇后先葬于玄宫,而栈道并未拆除,就在栈道旁之上建造房舍,供宫人居住,象对待活人一样对待皇后,待太宗葬毕,方拆除栈道,使陵与外界隔绝。玄宫深75丈。
5、中间为正寝,是停放棺椁的地方,东西两厢排列着石床。床上放着许多石函,里面装着殉葬品。墓室到墓口的通道上,用三干块大石砌成历史背景,每块石头有二吨重,石与石之间相互铆住。“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陵墓的外面又建造了华丽的宫殿。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