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指的作品是(洛阳纸贵与哪部著作有关)
本文目录
洛阳纸贵指的是哪个人物
洛阳纸贵指的是左思。
左思,字泰冲,齐国临淄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另外,其《咏史诗》《娇女诗》也很有名。其诗文语言质朴凝练。后人辑有《左太冲集》。
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元康年间依附权贵贾谧,成为文人集团“鲁公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
左思的文学成就:
左思出身寒门,虽有很高的文学才华,却在当时的门阀制度下屡不得志,只好在诗中表述自己的抱负和对权贵的蔑视,歌颂隐士的清高。
左思所作琴曲有《招隐》,收入《神奇秘谱》之中,并在解题中引录了他的两首同名诗,此外,《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也有人认为是他的作品,这些作品中都贯穿着隐逸思想。
左思作品旧传有集5卷,今存者仅赋两篇,诗14首。《三都赋》与《咏史》诗是其代表作。左思的作品收录于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所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洛阳纸贵指的是哪部作品
“洛阳纸贵”指的作品是《三都赋》,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是因为当时人们竞相抄写三都赋的内容,而造成纸张供不应求,纸价上涨的情形。《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扩展资料:
成语洛阳纸贵(luò yáng zhǐ guì):现在比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作宾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拥有四项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大运河(洛阳市回洛仓遗址和含嘉仓遗址)。
参考资料:
成语词典:洛阳纸贵及成语典故
《三都赋》
《晋书.左思传》
洛阳纸贵指的作品是洛阳纸贵指的是什么
洛阳纸贵指的作品是左思写的《三都赋》,《三都赋》完成之后,因为当时的人们都竞相抄写《三都赋》的内容,从而导致纸张的价格上涨,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后常用来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补语,多含褒义的成分。这一成语出自: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左思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家族世代学习儒学。但左思小的时候才华并不出众,书法以及琴艺都没有学成,身材矮小,不善言辞,甚至其父亲都觉得:左思不能和自己小时候相比,左思听到父亲的话非常难过,便开始努力读书,将出去玩耍的时间也都用来学习。
左思长大后,才华也逐渐展露出来。其文章辞藻华丽,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一篇《齐都赋》。其又想写一篇《三都赋》,正好这时全家搬到了都城洛阳,左思就去拜访当时的著作郎张载,向其讨教,四处收集资料,精心构思,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三都赋》的创作上。那段时间家里堆满了创作需要用到的材料,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想到一个好的句子,就马上记下来,就这样耗费了十年时间,左思终于写出了著名的《三都赋》。
文章完成之后,左思将文章送给当时的文学家张华品评。张华读着很是喜欢,便拿去给当时的学者皇甫谧看。皇甫谧读后也十分赞赏,亲自为文章写了序言。《三都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洛阳,每个人读了都赞不绝口。人们争相传阅抄写,一时间竟让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
洛阳纸贵”指的作品是下面哪一部
洛阳纸贵”指的作品是《三都赋》。
典故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洛阳纸贵,我国古代成语,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比喻文章写得好,风行一时。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首《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为写《三都赋》,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的区别,可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
洛阳纸贵——比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