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解答

航天员在太空做什么工作(航天员上天是干嘛去了)

航天员在太空做什么工作(航天员上天是干嘛去了)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航天员在太空做什么工作和航天员上天是干嘛去了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航天员在太空做什么工作以及航天员上天是干嘛去了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宇航员去太空干什么

可以研究人在空间飞行过程中的反应能力,研究人如何才能经受住飞船起飞、轨道飞行时以及返回大气层时重力变化的影响,研究人在太空环境中长期生存所必须的条件与设备。

进行这一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太空环境对人身体的影响,为人类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实现长时间的太空航行,以至于实现外星移民,积累经验。

多年来,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了大量的空间材料科学实验,其目的是利用空间独特的微重力条件,在无重力干扰的情况下,研究材料的特性和生产出地面所无法生产的各种材料。

空间材料加工和技术发展,是载人航天发展的必然产物。自载人航天实现以来,航天员在太空研究了微重力条件下材料加工过程中的物理规律,生产出许多新材料,同时,还对空间材料加工工艺的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几十年来,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了一系列生物学实验,主要是对生物体物质、能量循环及调节研究的生物圈研究。利用微重力促进生命进程研究及对微重力环境如何影响地球上生物机体的形成、功能与行为研究的重量生物学研究。

对暴露在空间高能环境中的生物体损伤与防护研究的辐射生物学研究。此外,还有生物体组织培养实验,即用于在不能使用整个生物体做试验的情况下,进行各种生理学研究的生物体体外细胞和组织培养。

美国所选拔的航天员,大多在40—45岁左右,年龄稍大,飞行经验比较丰富,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可以应付得了。但是我们国家选25—35岁,主要是取了美、苏双方优点的做法,综合起来感觉到比较合适。

因为航天员从入选以后到开始训练,要起码经过4年以上。从我们的岁数来看,最大的是35岁,如果经过四年,就变成了39到40岁。这样的情况,还刚好是他在最佳的飞行年龄段。所以,即使训练后不能马上执行任务,他也还会有五年多的飞行寿命。

我们要求的身高是1.6米到1.72米。航天员的身高和他的座高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整个飞船舱内几何尺寸是有一定限制的,太高的话不适合。而中国人在这个年龄段里边,1.60至1.72米是最多的人选。所以,可以拓宽选拔面。

身材还和体重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讲,身高要大一点、高一些,体重相对要重一些,体重也是在载人航天里边要考虑的问题。所以,身高按照这个标准所选拔出来的人,我们可以想像而知,大部分都是短小精悍。

55公斤到70公斤。比较瘦小,是空军歼击机飞行员当中的小矮个。因为体重增加,要占去飞船里边总的重量,发射的时候火箭的推力是一定的,如果增加这个重量,就要少带一些燃料和消耗品,这样就不合算了。

大家知道如果体重增加一公斤,火箭耗费的推力是相当大的,消耗至少增加10万块钱。所以,千方百计在航天员的体重上也要挖掘一定的潜力。

男性比较多,国外也是这样,但是国外有一些女性航天员,她们大多担负着做实验组织的工作,不是驾驶飞船的。这些人通常称为“任务专家”,不叫航天员驾驶员,也不叫随船工程师。

她们在挑选的标准和训练的时间上,都相对的简单了一些。中国2012年6月中旬,首位女航天员将和其他两名男航天员一起,搭载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

航天和航空有一定的联系,都是在空中生活,各个国家都是从空军的战斗机驾驶员里面挑选,中国也不例外。这样的话,有很大的一个好处,他不用再重新熟悉空中飞行的生活。

如果要是一个不会驾驶高性能飞机的驾驶员、飞行员,他要想成为一个航天员,还必须再学一下驾飞机。这样的话,也复杂了一点,耗费的时间也长了一些,成本也会高一些。

因此,从空军歼击机或者是强击机的飞行员当中选拔,这一部分就可以省略了,他们大部分都是大专以上学历,工作时间三年以上,而且飞行的时间累计都在600个小时以上。所以,他们都具有三种以上气象条件下的飞行能力。

1998年,中国组建了中国航天员大队。2003年,神舟五号把第一名中国航天员送入地球轨道时,英文“太空人”也和杨利伟的名字一样,一举成名。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神舟六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带着2名中国“太空人”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遨游了5天。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的神舟七号,实现中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

2012年6月16日,随着神舟九号顺利升空,刘洋成为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中国女航天员。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顺利飞天,王亚平成为第二个飞上太空的中国女航天员。并且担任了一次讲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航天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载人飞船

宇航员在太空干什么工作

宇航员在太空做什么工作要看国家的任务要求,大体是以下两个方向:

研究人们在室内空间航行全过程中的反应能力,研究人怎么才可以承受住宇宙飞船起降,路轨航行时与回到地球大气层时作用力转变的危害,研究人们在外太空自然环境中存活所必需的标准与机器设备。

宇航员在外太空中开展了大批量的室内空间管理科学试验,其目地是充分利用室内空间与众不同的微重力标准,在失重状态影响的情形下,科学研究原材料的特点和生产制造出路面所没法生产制造的各种各样原材料。

一是要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以及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

二是要开展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进行两次出舱活动,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

三是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实(试)验,以及有关科普教育活动。

四是将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着陆场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上述这些技术的突破与能力的验证,将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及应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

宇航员在太空中都干什么

1、住:尽管飞船内空间不足6立方米,但仍然可以解决宇航员的洗澡问题——因为飞船内有一个单独的用来洗澡的袋子,还可以淋浴。

2、食:宇航员的菜单很丰富,有100种选择,太空食品并非一般的蔬菜水果,而是特别加工过的“压缩砖”或“牙膏管”,对上一定比例的水后,能够恢复原形,味道也不错,里面包含了所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

由于在失重的条件下,菜无法像在地面上一样老实待在盘子里,而是摆在桌子上就飘起来了。所以专家们把太空食品设计成了牙膏式的,吃的时候像挤牙膏一样往嘴巴里挤。

3、衣:航天服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其中结构最复杂的服装由14层组成:最里层是液冷通风服的衬里;衬里外是液冷通风服,这种服装是由尼龙弹性纤维和穿在上面的许多输送冷却液的塑料细管制成;

液冷通风服外是两层加压气密层,然后是限制层,用来限制加压气密层向外膨胀;限制层的外面是防热防微陨尘服,由8层组成,起防热和防微陨尘作用;最外一层是外套。航天服虽然结构复杂,但穿起来并不困难,一般15分钟左右即可穿戴完毕。

供人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密闭座舱是载人航天器的主要部分,舱内有装有缓冲超重力的座椅,有各种电子设备、仪表设备及航天员的救生设备。舱体的外壳包有绝热材料,可防止气动力产生的热传入舱内。舱体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有防辐射的功能。

密闭舱是增压式的,所以舱内外压力差很大,舱壁具有很强的承受压力的能力。舱体做得很坚固,安全可靠。舱壁四周有供航天员观察地球的舷窗,一般由三层玻璃制成,具有防强光、防紫外线及防辐射的性能。

关于航天员在太空做什么工作和航天员上天是干嘛去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