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二胡简谱(二泉映月用52弦拉谱)
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曲谱
《二泉映月》曲谱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首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是中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阿炳原为无锡城区雷尊殿道士,自幼受到四句头吴地小山歌、长篇叙事歌、滩簧、说因果和丝竹乐等乡土音乐的熏陶,对音乐非常喜爱。在父亲的教习下,他十六七岁便学会了结构繁复、技法多变的梵音,吹、拉、弹、打、唱、念样样精通,并能正式参加道教法事音乐的演奏活动。
年过而立之后,阿炳的境遇急转直下。先是因染上吸食鸦片等恶习导致生活潦倒,随后患上眼疾,双目相继失明,再到后来便流落街头卖艺,生活十分贫困。
底层的生活让他历尽了人世的艰辛,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屈辱。但才艺出众的阿炳,经常通过拉二胡、弹琵琶、说新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通过音乐揭露当时的黑暗。他把自己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产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阿炳生活的写照,是他情感宣泄的传世之作。阿炳利用自己的创作天赋,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化作一段段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音符,使听众在旋律中产生共鸣。这首二胡曲被世人喜爱并引为经典,是阿炳创作的成功,是他创作天赋的体现。
拉奏二胡曲《二泉映月》是用什么调拉奏的
《二泉映月》A调宋飞
阿炳的二泉,原调是1=G调,用15弦演奏。你的提问显然是把定调和定弦这两个问题搞混了。因为现在的二胡,比阿炳当年用的弦,内外弦各细一了档。那么,用普通二胡来演奏他的二泉,用原调,就显得弦过松,不好控制了,所以,这些年来,不少演奏者都在用提高调门的方式来拉这首曲子,现在是有用原调G的,还有用1=A调的,还有定在1
=降B的,张锐老先生一直用1=C调拉。如用C调拉,那么内外弦就是C和G。不论定在什么调,都是15弦来拉。从目前来看,普通二胡,用1=A,也就是比原调提高一个大二度的方式,来演奏的人较多,这个方式,又能保持阿炳的风格,也会让演奏上,更好地发挥性能。
阿炳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歌词
歌名:二泉映月
歌手:阿炳
作词:佚名
作曲:阿炳
听琴声悠悠,是何人在黄昏后
身背着琵琶沿街走,背着琵琶沿街走
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
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遥遥出巷口,宛转又上小桥头
四野寂静,灯火微茫映画楼
操琴的人,试问知音何处有
一声低吟一回首,只见月照芦狄洲
只见月照芦狄洲,琴音绕丛林
琴心在颤抖,声声犹如松风吼
又似泉水匆匆流,又似泉水匆匆流
憔悴琴魂作漫游,平生事啊难回首
岁月消逝人烟留,年少青丝
转瞬已然变白头,苦伶仃
举目无亲友,风雨泥泞怎忍受
荣辱沉浮无怨尤,荣辱沉浮无怨尤
惟有这琴弦解离愁,晨昏常相伴
苦乐总相守,酒醒人散余韵悠
酒醒人散余韵悠,莫说壮志难踌
胸中歌千首,都为家乡山水留
天地悠悠,唯情最长久
共祝愿,五洲四海烽烟收
家家笙歌奏,年年岁岁乐无忧
年年岁岁乐无忧,纵然人似黄鹤
一抔净土惠山丘噢,此情绵绵不休
天涯芳草知音有
扩展资料: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歌曲背景
1959年,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阿炳《二泉映月》的唱片作为我国赠送外宾的礼物之一,由国内传到了国外后来美、意法、日等国的一些大型乐团都纷纷改编成配乐协奏曲,在世界各地公演。于是,《二泉映月》成了饮誉全球的世界名曲。
二泉映月二胡独奏简谱
《二泉映月》的二胡独奏,华彦钧编写的简谱:
扩展资料:《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同时也是二胡名曲。
《二泉映月》被评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首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是中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一。《二泉映月》不仅在民乐领域中被人们乐于演奏,而且还被改编成多种演奏形式,如小提琴独奏,弦乐四重奏,民乐合奏等。
毛泽东主席非常重视和推崇民族优秀文化,亲切观看了辽宁芭蕾舞团进京演出的芭蕾舞剧《二泉映月》。日本《朝日新闻》刊登了发自北京的专文《小泽先生感动的泪》。从此,《二泉映月》漂洋过海,得到了世界乐坛的高度赞誉。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