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推荐阅读

玛德琳在伦敦(玛德琳系列)

玛德琳在伦敦(玛德琳系列)

玛德琳·卡洛出生于哪里

玛德琳·卡洛

玛德琳·卡洛(1906_1987),全名为伊迪丝·玛德琳·卡洛(EdithMadeleineCarroll),真实姓名为Marie-MadeleineBernadetteO'Carroll,美籍英裔女演员,活跃时期为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她最著名的电影之一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三十九级台阶》,其代表作品还有《间谍》、《封锁》等。

中文名:玛德琳·卡洛

外文名:MadeleineCarroll

国籍:英国、美国

出生地:英格兰西密德兰地区西布罗姆维奇赫伯特大街32号_

出生日期:1906-2-26

逝世日期:1987-10-2

职业:演员

代表作品:《三十九级台阶》

生平简介

玛德琳·卡罗尔出生于1906年2月26日,家里还有一个比她小18个月的妹妹玛格丽特。他的父亲是爱尔兰语言学教授,母亲是法国人。她受自己的母亲影响很大,母亲教会了她法语以及一些社交礼仪,这对她日后的职业生涯有不少帮助。童年时她经常跟随家人回到父亲的家乡爱尔兰度假,15岁那年她进入了伯明翰大学,1926年夏天获得了文学士学位。在这之后她面临着两条出路,一是可以去做法语老师,二是去巴黎的索邦学院继续深造,她的父亲也曾经在那里学习过。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时的她非常紧张和害羞,已经做好了把余生投入教育事业的打算,而父亲则非常希望她能取得硕士学位。

不过,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她参加了一个表演社团,1926年3月时一名法国学生又邀请她参加一出戏剧的表演,就此改变了她的一生。伯明翰巡演剧院的老板看到了她的演出后给她提供了一份合同,由于她父亲不赞成她发展演艺事业她放弃了这个机会。随后她前往巴黎继续自己的研究生学业,不过没过多久又回英国在剧院里演戏。父亲将她赶出家门并断绝了卡罗尔的财路,她只好在伯明翰附近的一所女子学校里当法语教师。经过三个月的尝试后她没能找到理想的表演工作,于是转而在伯明翰当了一名私人教师。

1927年,在攒够了足够的钱之后她来到了伦敦,1928年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的关系父女关系有所缓和。同年,她遇见了希区柯克的妻子阿尔玛·雷维尔,这位夫人认为这个年轻的姑娘完全可以做一个女主演,1935年她和希区柯克合作拍摄了由小说改编而来的三十九级台阶。第二年她到了好莱坞,很快就获得了和加里·库珀等男演员演对手戏的机会。不过她在好莱坞的表演大多是些花瓶角色,1943年她获得了美国国籍,不过二战期间由于妹妹死于不列颠空战,这个沉重的打击致使玛德琳暂停其演艺事业,她回到了英国做战争救济工作,成为了红十字会战地医院的一名护士,奔赴在弥漫着枪林弹雨的欧洲战场,负责进行的救援工作。玛德琳把自己在巴黎近郊的一座城堡捐赠给了收养着150个孤儿的孤儿院,还曾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号召了成群的年轻人为孤儿们编织衣物。在战争结束后她就很少再拍电影了,转而演出一些舞台剧、广播剧和电视。退休以后她在巴黎附近的一个农场安度晚年。1987年10月2日,玛德琳因胰腺癌逝于西班牙,享年81岁。

演职员表

1942

最爱金发女郎饰KarenBentley

1941

里斯本一夜饰LeonoraPerrycoate

1940

骑军血战史饰AprilLogan

儿子,儿子!饰LiviaVaynol

1939

巴厘岛蜜月饰GailAllen

1938

封锁饰Norma

1937

罗宫秘史饰PrincessFlavia

百老汇大街饰MimiCaraway

1936

秘密间谍饰ElsaCarrington

28人评分

TheGeneralDiedatDawn饰JudyPerrie

Lloyd'sofLondon饰LadyElizabethStacy

1935

三十九级台阶饰Pamela

1934

世界在运转饰Mrs.Warburton,1825/MaryWarburtonGirard,1914

1933

卧铺车饰Anne

1930

TheWPlan饰RosaHartmann

丑闻学院饰LadyTeazle

年轻的伍德利饰LauraSimmons

1929

Atlantic饰Monica

读后感玛德琳和小捣蛋

《玛德琳和小捣蛋》是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大师于1956推出的一部作品,堪称巅峰之作。在这个故事中,玛德琳和小姑娘们结识了一个新朋友——小捣蛋巴比托。《玛德琳和小捣蛋》讲述的是大使家的一个男孩。可是,小姑娘们发现,他的行为让人不敢恭维:他会拿弹弓射小鸟,用小石子袭击小姑娘们,在高楼上放风筝,他甚至用工具做了一个“断头台”!他怎么会如此顽皮,搞得全世界鸡犬不宁?可是有一天,他因为一次遭遇转变了,变成了一个懂事、礼貌、友爱的小家伙。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作者简介】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1898年4月27日出生于奥地利蒂罗尔州。他的父亲是一位画家,母亲是一位富有的啤酒酿造商的女儿。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他跟随外公长大。他喜欢画画,却遭到了外公的反对。作为一名“问题少年”,他从公立学校转到私立学校,最后还是辍学了。14岁那年他被送到了经营旅馆的叔叔那里当学徒,可他还是不断地惹事生非,最后他的家人让他做出选择,要么去少年犯管教所,要么移居美国。他拿着一叠叔叔写给纽约一家知名旅馆经理的介绍信,远渡重洋去了美国,这一年他16岁。可他在纽约的旅馆里没干多久,就因为穿着一只黄色的鞋子和一只白色的鞋子上班而丢掉了饭碗。不过,只要他还能付得起学费,他就去上美术课。 1917年,他应征入伍,他没有上前线,而是被送到了佐治亚州的一家精神病院当了一名陪护和德语教师。后来根据这段亲身经历,他还写了《我与美国的战争》(My War with the United States,1937),是一本引人发笑的传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又重新回到纽约,并加入了美国籍。 1925年,他27岁的时候得到了一个与别人共同经营“哈布斯堡王朝餐厅”的机会,他在餐馆的墙壁上画画,在自己住的公寓的窗户、窗帘和墙壁上画故乡的风景。有一天,Viking出版社的童书编辑梅·玛斯看到了这些画,便鼓励他创作图画书,她从此成了影响他一生的人。1939年出版的《玛德琳》不但成了他的代表作,还为他赢得了凯迪克奖银奖。十几年后,他又推出了《玛德琳的救援》(Madeline’s Rescue,1953);《玛德琳和坏帽子》(Madeline and the Bad Hat,1956);《玛德琳和吉普赛人》(Madeline and the Gypsies,1959);《玛德琳在伦敦》(Madelinein London,1961)等等。其中《玛德琳的救援》获得了1954年凯迪克奖金奖。他于1962年10月1日逝世,一生一共创作了十三本图画书。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