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推荐阅读

南澳一号沉船博物馆(海南沉船)

南澳一号沉船博物馆(海南沉船)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南澳一号沉船博物馆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海南沉船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南澳一号是什么朝代的船

1、2007年,有渔民潜入南澳岛东南三点金海域的乌屿和半潮礁之间的海底作业时,无意发现了一艘载满瓷器的古沉船。

2、2007年5月25日、26日,南澳县云澳边防派出所根据线报,两次抓获非法打捞水下文物嫌疑人10名,查扣文物138件,其中10件是国家三级文物。经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鉴定,这批文物主要为明代瓷器。

3、2008年7月21日,按计划汕头“南澳Ⅰ号”打捞船“南天顺”。将满载着出水的万余件文物离开南澳海域,驶往广州。汕头“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圆满完成了2010年水下考古计划。

4、汕头“南澳Ⅰ号”水下考古打捞的文物会随打捞船运到广州,交由广东省博物馆进行处理、保护。4名云澳边防派出所官兵将随船执行保卫警戒任务,确保万余件船载文物安全万无一失。

5、2011年4月23日,南澳Ⅰ号第二次大规模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启动,至11月共出水文物9500余件,其中瓷器以福建漳州窑青花为大宗。

6、2012年5月24日,南澳Ⅰ号第三次大规模水下考古发掘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6月4日开始打捞,9月20日结束,古沉船将暂时原址保存。

7、南澳县是一个海岛,在南澳岛东南三点金海域的乌屿和半潮礁之间。

8、2007年,有渔民潜入海底作业时无意发现了一艘载满瓷器的古沉船。经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鉴定,这批文物主要为明代瓷器。这片海域立即被监控起来,广东省文化厅紧急调集10名水下考古人员组成南澳沉船水下考古队,委派海洋救捞作业船舶赶赴现场,控制沉船点,并向国家文物局、广东省政府作了报告。

9、在交通部广州打捞局的协助下,南澳沉船水下考古队对沉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勘探,完成了水下摸探、采集和测绘工作,绘制出外围文物分布图、沉船平面总图和沉船纵、横剖面图,并将此沉船命名为“南海Ⅱ号”。

10、结合考古勘探资料分析,初步判定该沉船的年代为明万历年间。由于这是南海海域继“南海Ⅰ号”之后,发现的又一艘保存较完好,满载珍贵瓷器的古代沉船,为便于区分。

11、2007年6月9日省文化厅主持召开的“沉船抢救保护工作汇报会”上,被正式定名为“南澳Ⅰ号”。

1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澳1号

13、中国网-“南澳一号”水下考古行动背景资料

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还是南澳一号

是一艘中国南宋初期(约1160年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而失事沉没于中国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的沉船,它于1987年最初被发现,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研究,由于其上装载有八万余件保存完好的宋代瓷器、生活用具等文物而极具价值。现藏于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南海一号沉没于水下仅23米深处,船身覆盖了近2米的淤泥,船长30.4米,宽9.8米,高3.5米(不包括桅杆),发现时,甲板已经腐烂,而船身其他部分尚保存完好,全木质结构(马尾松木,杉木),其是迄今发现最大的宋代船只沉船。

考古学者发现从南海一号挖掘出保存完好的瓷器有许多都源自宋代最顶级的瓷窑,还有许多受到西方、阿拉伯文化影响的瓷器。

透过分析这些瓷器的来源可以看见当时宋人与外商交易的情况,也许便能据此推测宋代瓷窑为了外销而专门对瓷器的风格进行调整。瓷器也是南海一号目前所挖掘出的文物中最多样与重要的种类。除了瓷器外,铜铁打造的生活器物也非常受欢迎,可以出口到国外。

在南海一号上可以看见大量的铁锅与铁钉,刚好吻合广东在宋代中国钢铁行业中的地位。除了铁器的成品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不少铜制半成品,有可能是准备运往海外进行加工。

我们想或许可以从这一点去假定中国在当时贸易网络上的产业链层级位居上游,也可能有较高的人工费用与技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另一个重点是交易的货币,透过南海一号上发现的铜钱,可以概约推论中国的铜币是当时区域贸易的主要货币。

依照浙江日报于2016年4月8日的报导中,总计1980年代至2016年间的全部水下考古发掘文物共有14000余件、标本2575件、凝结物55顿。

而瓷器占所有文物中的最大多数,有13000余件,如瓷壶、瓷瓶、瓷盘、瓷碗以及其他青白瓷器等。种类繁多,且制作工法以及细致度皆十分地高,可见南海一号便是典型的宋代商船,且是航运于国际间的贸易船只。

另外还有金器151件(套)、银器124件(套)、铜器170件、铅锡器53件、铁器11件、竹器13件、木器46件、漆器28件、石器25件、铜钱约17000枚,以及大量动植物标本和船木等。

船舯部两侧船舷经过清理,船艏部位于沉箱南侧(大海方向),已经显示出中国古船特有的多重鱼鳞搭接的结构,艏部上翘起弧,基本保留至水线甲板,推测船体保留的垂线高度(型深)具有一定的尺度。

已发现揭露的最大船宽约9.55米,船长21.58米(残长),已发现的船体隔舱板12道,各舱的跨度在1.2—1.8米之间,船载货物品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除舱内货物外,部分货物应是甲板货。在器物品种上除瓷器外,金属制品、钱币、漆器等都具有相当的数量。

沉船的艉部收到严重破坏(1987年打捞),外露的凝结物及瓷器碎片均是当时抓斗破坏后推入海中的遗存;历年来渔民生产作业中的拖网反复拖挂,也造成网具和遗址形成叠压,对水下文物具有相当的破坏性;遗址存有大量凝结物分布,上在船体外侧均有散落的船货存在。

中国在南海有多少古代沉船

1、中国南海海域的古沉船不少于2000艘

2、广东省省考古专家断言:只是揭开这片海域冰山一角。

3、“南海Ⅱ号”的发现只揭开了汕头南澳海域众多沉船一角。9日,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这片海域肯定还有其他古沉船。

4、9日上午,在明代沉船“南海Ⅱ号”抢救性保护情况汇报会上,广东省考古所有关专家透露出一个惊人信息:汕头市南澳县云澳边防派出所从渔民船舱中查获的瓷器,不仅有明代瓷器,还有一批是宋元时期的,而这些宋元瓷器不可能出自“南海Ⅱ号”。南澳县附近海域很可能还沉睡着其他古船。

5、9日上午,在“南海Ⅱ号”情况汇报会上,南澳县云澳边防派出所播放了边防官兵5月25日清晨在南澳海域乌屿与半潮礁之间(俗称“三点金”),从当地渔民的船舱中查获138件瓷器的录像。

6、“渔民潜水船上查获的瓷器,肯定不全是明代的!”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尚杰紧盯屏幕:查获的瓷器中有一只酱色龙纹坛,“专家们从品相上一看,就知道这些酱色、青白釉色的瓷器和那些明代的青花瓷并不出产自一个年代,它们的工艺是宋、元窑口常见的类型。”

7、根据青花麒麟纹碗等瓷器上清晰印着“大明年造”的字样及省文物鉴定站的鉴定报告,考古专家初步将“南海Ⅱ号”鉴定为一条明代万历年间的沉船,沉没于400多年前。

8、然而,明代的瓷器基本上不可能与宋代瓷器共乘一船,因这不符合考古推断。尚杰分析道,中国人自宋代开始确有收集古玩的爱好,这有历史可查。但“南海Ⅱ号”这艘明代沉船上出水的宋、元瓷器样式相当普通,全是生活用具,没有太多收藏把玩的价值。

9、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博士魏峻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根据水下考古人员在海底所见,“南海Ⅱ号”上整摞整摞的瓷器都是明代青花,这些零散出现的宋、元瓷器肯定另有来头。

10、有专家称,如果这几件宋、元瓷器与“南海Ⅱ号”上的大批明代青花瓷器确是从一处打捞上来,那“南海Ⅱ号”附近海域有可能还沉没着另一艘年代更早的古船。

OK,关于南澳一号沉船博物馆和海南沉船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