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城大街上种植的树是(古代城市道路两旁种什么树)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唐代长安城大街上种植的树是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古代城市道路两旁种什么树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唐代长安城街道两侧种植的主要树种有
唐代长安的街道旁的行道树,延续了汉代的传统,普遍为关中生产的槐树
其他树种也有,如榆树、柳树、松树、柏树、樟树都有,还有一些果树,如桃树、李树。主干道上主要还是槐树居多。
宫城内,树种就比较驳杂了,但是近水的地方还是以杨树、柳树为主
城外的话,行道树也是水边柳树、杨树居多,其他地方松柏樟槐桃李都很常见。
这方面,有考古学者做过相关的研究,如规定朱雀大街一律只种植槐树,移除榆树。因为槐树枝繁叶茂,树冠高大,很适合作为行道树。
唐代长安城大街上种植的树是什么
唐代,“官树”的种植趋向多样化,并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如规定:“种田一亩,种桑两棵。”凡驿站与驿站(道)之间,都要种植行道树。唐开元中期还通令各地,在通道两旁都要种植各种树木,以荫蔽行旅的往来。唐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时,曾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栽植在拉萨道路两旁及大昭寺四周。这些树被藏族人民亲切地称为唐柳和公主柳,不仅庇荫着拉萨世世代代的百姓,而且表达了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唐代还将发展和保护行道树作为考察地方官吏政绩的重要依据。白居易任杭州知府时,修筑白堤,以桃树和柳树作为堤边行道树,既美化了西湖环境,又使柳树成荫、桃花灿烂。对此,后人王稚登曾在他的《十锦塘》诗中赞道:“湖边绿树映红阑,日日寻芳碧水湾。春满好怀游意懒,莺撩吟兴客情闲。波中画舫樽中酒,堤上行人岸上山。无限风怀拼一醉,醉看舞蝶绕花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为官期间,不但曾“手植黄柏二百株”,而且对种植树木的成活率总结出“植木之性,其木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的经验。
——从上面节选的文字可见,唐代长安大街上一定有柳树栽植,再加上唐代很多咏柳的诗篇佐证,柳树在唐代一定是重要的行道树品种。
梦幻西游 科举考试中唐代长安城大街上种什么树
槐树。
梦幻西游科举会试答题器
1.【会试时间】
每月第二周的周日12:00-15:00;
2.【考试要求】
≥30级,且通过乡试,才可以参加会试。
3.【考试流程】
找一号考官(建邺144,81、169,104、171,27)开始进行会试,之后找对应的考官答题,共20关,科举图文题目也可以直接搜索,最多参加2轮会试。
科举会试考试中,连续答对3题题目将获得一个鬼王令,使用鬼王令的战斗中死亡无损失,但是会算作一次答题错误。
4.【会试奖励】
1)每答对1题,可以获得金钱、经验、积分、三界功绩、还有机会获得物品奖励。
2)会试期间,累计答错10次即被淘汰,每答错一题,用时将增加20秒。
3)最短时间内闯过所有关的前20名考生,将获得当天的殿试资格。
4)完成会试后,可以去附加题考官(长安城283,199)处参加附加题考试。
唐朝长安城分部情况
唐长安城的面积达83.1平方公里,按中轴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110座里坊。此外还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工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城市总体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堪称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
长安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2米,周长36.7公里。城墙宽12米左右,高5米多,全部用夯土版筑,城门处的墙段还砌有砖壁。目前城墙和其外侧的城壕已基本被毁,仅在北面的玄武门和南面的安华门附近留有部分残垣。
长安城(外郭城)开十二座城门,南面正中为明德门,东西分别为启夏门和安化门;东面正中为春明门,南北分别为延兴门和通化门;西面正中为金光门,南北分别为延平门和开远门;北面的中段和东段分别与宫城北墙和大明宫南墙重合,西段中为景耀门,东西分别为芳林门和光化门。除正门明德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三个门道。据实测,明德门址东西广55.5米,南北长17.5米,每个门道宽5米。特别是明德们内的南北大街朱雀大街更是宽达150米至155米。其他的不通城门的大街宽度也普遍在35米至65米之间,而顺城街宽20米到25米。明德门原有台阁式门楼建筑,唐末被朱全忠焚毁。
宫城位于郭城北部正中,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2820米,南北宽1492米,周长8.6公里。城四周有围墙,南面正中开承天门(隋称广阳门),东西分别是延喜门和安福门,北墙中部开玄武门。宫城分为三部分,正中为太极宫(隋称大兴宫),称作“大内”,东侧是东宫,为太子居所,西侧是掖庭宫,为后宫人员的住处。今天西安城内西五台和北城外自强西路北侧铁路中学内的土岗则是为数不多的大兴宫城遗址。
皇城亦为长方形,位于宫城以南,其东西与宫城等长,南北宽1843米,周长9.2公里。城北与宫城城墙之间有一条横街相隔,其余三面辟有五门:南面三门,中为朱雀门,两侧为安上门和含光门;东西面各一,分别为景风门和顺义门。南面正中的朱雀门是正门,向南经朱雀大街与外郭城的明德门相通,向北与宫城的承天门相对,构成了全城的南北中轴线。城内有东西向街道7条,南北向5条,道路之间分布着中央官署和太庙、社稷等祭祀建筑。
[编辑]宫殿唐长安城有三座主要的宫殿,分别是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称为“三大内”。其中“大内”就是宫城中的太极宫,是隋朝和初唐时期的皇帝居所和朝会之地。太极宫东西宽1285米,南北长1492米,面积约1.92平方公里。宫内由南向北分为前朝、后寝和苑囿三块区域。前朝的正殿为太极殿(隋称大兴殿),四周有廊庑围成的巨大宫院,东西两侧建有官署。后寝的主殿是两仪殿,周边有万春殿、千秋殿、甘露殿、神龙殿、安仁殿等殿堂。苑囿位于宫殿最后部,有亭台池沼等,其北的宫墙上有玄武门,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就发生在此。由于太极宫是隋文帝所建,所以装饰等都较为简朴。唐高宗继位后,认为这里比较潮湿,于是搬到了大明宫居住。
大明宫位于太极宫东北方的龙首塬高地上,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可俯瞰整座长安城。宫殿建于贞观八年(634年),从唐高宗开始的历代皇帝都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朝政,称为“东内”。宫城为中轴对称格局,前部由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等组成前朝的南北中轴线,后部以太液池为中心组成内庭,分布着麟德殿、三清殿、大福殿、清思殿等数十座殿宇楼阁。整座大明宫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5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是“三大内”中最大的一座。
兴庆宫位于外郭城的东部,原是唐玄宗早年任临淄王时的藩邸,开元二年(714年)改名为兴庆宫。开元十四年(726年)进行了扩建,合并周围的邸宅和寺院,于十六年(728年)竣工,称为“南内”。天宝十三年(754年)又筑宫墙和城楼,形成了一座小型城堡。同时还附外郭墙建造了一道北至大明宫,南至芙蓉园的夹城,方便宫内人员来往潜行。唐玄宗和杨贵妃长期在此居住,盛唐后地位降低,成为安置太上皇和太后的场所。
兴庆宫南北长1250米,东西宽1075米,周长4.6公里,面积约1.35平方公里,规模在“三大内”中最小。宫墙四面设门,正门兴庆门在西墙偏北处。宫内以园林为主,且不按中轴对称布局,因此具有离宫的性质。其南部主要是龙池,周边有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沉香亭等亭台楼阁。北部有兴庆殿、南薰殿、长庆殿、大同殿等一组宫殿。唐末兴庆宫毁于战火,1958年遗址改造为公园,并兴建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等。
[编辑]外郭外郭城内有南北向大街8条,东西向大街14条。街道的两侧都设排水沟,并种植榆、槐等行道树。其中通往南三门和连接东西六门的六条大街是主干道,宽度大都在百米以上。最宽的朱雀大街达155米,是城市的南北中轴线,以之为分界,城东属于万年县,城西属于长安县。
纵横交错的道路将外郭城分作了110坊(隋称“里”)。各坊面积不一,南北长在500-838米之间,东西宽在550-1125米之间。每座坊的四周都筑有围墙,大坊一般开四门,内设十字街,小坊则开东西二门,设一横街,街宽都在15米左右。根据考古发掘了解,十字街将一坊分为四区,在每一区内都还有一小十字巷,把整座坊分成十六个小块,分布着民宅、官邸、寺院和道观等。各坊均采取封闭式管理,坊门有卫兵把守,晚间会实行宵禁,其中著名的里坊有亲城坊。
长安城中遍布着佛寺和道观,总持寺、庄严寺、兴善寺、玄都观等都占据整坊之地。其它著名的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青龙寺等也都拥有大片地皮。考古过程中还发现了城内的许多隋唐窑藏,其中何家村(兴化坊)出土的271件金银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土唐代金银器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一批。
外郭城内有东市(隋称都会市)、西市(隋称利人市)两座市场,各占两坊之地。两市大小几乎完全相同,南北长约1025米,东西宽约927米。市场有围墙,开八扇门,内有井字形街道和沿墙街道,将市内分为9区。每个区都四面临街,店铺沿街而设,有饮食店、珠宝店和手工业作坊等。长安城的商业大都集中在这两座市场,其它各坊内也有一些零散的商业设施。
长安城内主要有四条沟渠,名龙首、清明、永安和漕渠,分别从东南西三面引渭河的支流入城,提供生活和环境用水。前三渠开凿于隋初开皇三年(583年),漕渠开凿于唐天宝元年(742年)。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