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笼草的样子(猪笼草分布我国哪里)
一、描写猪笼草外形的句子
1、我家阳台上种了一颗猪龙草。它的外形和别的植物的外形可不一样。它的叶子长的长长的,在叶尖上挂着一个像瓶子一样的盖。这片叶子会张开,也会盖上“瓶口”。我想:这“瓶子”会有什么用途呢?
2、猪笼草叶的构造复杂,分叶柄、叶身和卷须。卷须尾部扩大并反卷形成瓶状,可捕食昆虫。猪笼草具有总状花序,开绿色或紫色小花,叶顶的瓶状体是捕食昆虫的工具。
瓶状体的瓶盖复面能分泌香味,引诱昆虫。瓶口光滑,昆虫会被滑落瓶内,被瓶底分泌的液体淹死,并分解虫体营养物质,逐渐消化吸收。
3、猪笼草为多年生藤本植物,茎木质或半木质,差不多3米多高,攀援于树木或者沿地面而生。叶一般为长椭圆形,末端有笼蔓,以便于攀援。在笼蔓的末端会形成一个瓶状或漏斗状的捕虫笼,并带有笼盖。
4、猪笼草生长多年后才会开花,花一般为总状花序,少数为圆锥花序[20],雌雄异株,花小而平淡,白天味道淡,略香;晚上味道浓烈,转臭。其观赏性无法与捕虫笼相比。果为蒴果,成熟时开裂散出种子。
5、猪笼草拥有一幅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囊,捕虫囊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笼草。在中国的产地海南又被称作雷公壶,意指它像酒壶。猪笼草依靠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补充营养的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
二、猪笼草是什么样子的
1、猪笼草的形状像猪笼而得名,其茎秆呈木质,植株可高达3米,叶片为长椭圆形,雌雄异株,花朵较小。猪笼草的干燥茎叶是可以入药的,其中含有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等成分,入药后有着清肺润燥、行水解毒等功效。
2、猪笼草又叫做猪仔笼、雷公壶、猴水瓶、猴子埕等等,是一种热带的食虫植物,因为植株的形状像猪笼而得名,其茎秆呈木质,植株可高达3米,叶片为长椭圆形,雌雄异株,花朵较小。
3、猪笼草是会长种子的,其种子长在球形的蒴果之中,种子小且细长,呈梭子状,长度在1厘米左右,种子中部有微小隆起,存活时间短,最好是能够随采随播。
4、植物类别:猪笼草一般指的是猪笼草属植物的统称,是瓶子草目、猪笼草科的多年生藤本植物,植株是会开花的,花期是在每年的4-11月份,花朵观赏性并不高。
5、生长习性:猪笼草喜欢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生长,原产地是热带地区,主要分布与东南亚地区,此外在中国、印度、澳大利亚、斯里兰卡等地也均有分布。
6、猪笼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药用价值上,植株的干燥茎叶是可以入药的,其中含有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等成分,入药后有着清肺润燥、行水解毒等功效。
三、猪笼草长什么样子
1、猪笼草的茎干木质或者半木质化,株高在3米左右,叶片多呈椭圆形,末端的笼蔓处长有瓶状或漏斗状的捕虫笼,总状或圆锥花序顶生,花型小且花色寡淡,而且植株原产于旧大陆热带地区,喜欢高温高湿、散光充足的环境中,在养护过程中,需要每周浇灌一次透水。
2、猪笼草的茎干木质或者半木质化,株高在3米左右,叶片多呈椭圆形,末端的笼蔓处长有瓶状或漏斗状的捕虫笼,总状或圆锥花序顶生,花型小且花色寡淡,白天香味淡雅,但到了晚上,植株会散发一股恶臭味。
3、猪笼草原产于旧大陆热带地区,喜欢高温高湿、散光充足的环境中,在松软肥沃、呈酸性的泥炭、砂岩、火山土壤中生长旺盛,而且猪笼草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的森林或灌木丛中。
4、养殖猪笼草的过程中,要每周为其浇灌一次透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切忌出现积水情况,并且在生长期每隔10-15天施加一次稀薄液肥,促使植株生长旺盛,此外每天给猪笼草提供4-6小时的散光,促使植株健康生长。
5、猪笼草具有致命诱惑、无忧无虑等花语含义,其花朵会在白天散发一股甜美的味道,且捕虫笼内能够分泌香甜的液体,可以吸引蚊虫,从而为自身的生长发育提供养分,象征着甜美之下存在危险。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