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解答

央行释放一万亿(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央行释放一万亿(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央行降准,释放一万亿,楼市有救了吗

7月9日,央行发布了通知,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以释放流动资金1万亿元,很多人认为既然国家释放了1万亿,应该会利好楼市吧,是不是楼市有救了?是不是房价又要开始涨了呢?

首先我们应该看看,此次降准央行的目的是什么,疫情之后,很多实体经济萎靡,央行此次降准是为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央行释放更多流动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给实体经济注入新鲜血液。

楼市会不会迎来涨价潮呢?如果按照之前降准的规律,一万亿的资金绝对会流入楼市,对房价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迎来一波涨价潮,但是此次降准就不一定了,国家稳房价的态度是坚定的,不会允许房价出现大幅波动的。

不过也有部分人认为,此次降准虽然没有之前利好房地产,但是一定程度上也有有利房地产行业的,尤其是一些多元化发展的房地产企业。

央行降准,理性看待,楼市已经不适合投资了。

央行上缴一万亿利润

人民银行作为央行,虽然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功能性的不同,但并不意味着央行没有收入来源。

一般来说,央行可以获得利息收入,即金融机构再贷款利息收入、再贴现利息收入等;业务收入,即外汇储备经营收益、金银业务收入、证券买卖收益等;以及其他收入。

人民银行也在昨日的公告中透露了其结存利润的来源,其结存利润主要来自过去几年的外汇储备经营收益,不会增加税收或经济主体负担,也不是财政赤字。

据人民银行公告,人民银行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不会造成财政向央行透支。结存利润按月均衡上缴,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保持稳定,体现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联动,共同发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拓展资料】

为何上缴利润?

其实,安排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是我国的惯例做法,也是统筹财政资源、跨年度调节资金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中国烟草总公司、中投公司等,人民银行也是上缴单位之一。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十九条“中国人民银行每一会计年度的收入减除该年度支出,并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核定的比例提取总准备金后的净利润,全部上缴中央财政”的规定,人民银行上缴利润符合我国法律规定。中央银行利润上缴财政,也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通行做法,《美联储法案》、《日本银行法》、《英格兰银行法》都有类似的规定。

负责人进一步表示,世纪疫情发生以来,为应付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在财政政策措施上,我国一直预留政策空间。对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暂停上缴利润,以应不时之需,是预留的政策空间措施之一。有关机构因此形成了一些待上缴的结存利润,这些结存利润应该上缴。考虑当前与长远,在今年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情况下,经按程序批准,今年安排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了2021年以前形成的部分结存利润。这些资金安排用于大幅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帮助地方财政特别是县区财政缓解减收压力。上述转移支付资金将纳入直达机制管理,快速精准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一万亿降准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政策,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将增加。中国的物价可能又要涨了

降准是央行货币政策之一。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银行可贷资金数量从而增大信贷规模,提高货币供应量,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

一、优缺点

优点

1.中央银行拥有主动权,受外界影响小,较好的体现央行的政策意图。

2.对货币供应量产生迅速、有力、广泛的影响。

3.作用于所有的银行和存款型金融机构,时间、程度上公平一致。

二、缺点

1.政策效果过于猛烈且缺乏弹性,受银行体系的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影响大,不能经常使用。

2.增加银行经营的不稳定性,政策措施一定程度上不具有可逆性。

“降准”对楼市影响有限。首先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超级利好银行股,同时利好股市,利好楼市。

下调准备金只是对冲硬着陆风险,对股市而言可拿来炒作,政策力度如超出市场预期,表现最好的是银行股;但对未来的经济形势而言,货币政策并非万能药。

降准意义

通过降准,一是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使商业银行可以有更强的信贷投放能力,准备金下调以后,银行的资金相对更宽裕,对于投放信贷是有好处;二是通过资金的流动性相对宽松,有助于市场利率水平下降,这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之后,商业银行可以获得约150亿元成本下降,成本下降后,也有助于银行在未来能够提供更低的融资成本和信贷资金。同时,不排除接下来将MLF利率下调来影响牵引LPR利率的下调,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降准影响

行业配置

中信建投认为,首先,牛市第二阶段到来券商将构成最优行业,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直接融资,资本市场改革对券商也长期利好。其次,利率下降,经济转型,长久期的成长股估值水平提升更快,叠加盈利预期的改善,长期看好。信用宽松,利率下降,逆周期力度加大,对于估值低,困境反转的部分周期(例如化工、汽车)行业也具备良好的机会。消费也成为内生增长的主要需求,这也是值得长期坚守的方向。利率下降之后,高股息板块的配置价值对固定收益类的投资者也具备新引力。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央行此次“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力度很大,释放出了近万亿的长期资金,确保了市场流动性充裕合理,对股市、债市等都具有利好影响。

央行释放一万亿意味着什么

央行释放了一万亿意味着在基本货币保持在20万亿元以上不变的情况下,过去十年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从20%以上调整为8.9%,投放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100万亿元以上,这也是中国M2达到200万亿元以上的最重要推动力。

拓展资料:

1.实体经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向社会释放资金的同时,降低对实体企业贷款的要求和利息,可以降低贷款成本,企业更愿意去银行贷款,从而扩大生产,增加产出,增加就业。同时,由于全球通胀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受压的制造业可以迅速走出困境,化解破产风险。

2.对楼市,我们对楼市的调控并没有放缓,根本目的是为了防止美元流入中国,推高楼市泡沫。这一次,部分流动性或多或少会流入房地产市场,缓解房地产行业的紧张局势,增加房地产企业的利润。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借机炒房客造势炒作房价,从而推动房价的新一轮上涨。毕竟经过前期的高压调控,我国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预计部分高价买入的投机者将因长期坚持“有房、有房、非投机”而陷入亏损。

3.资本市场,降准一直是股市的一大利好。即使这些资金不在普通人手中,而是分配给企业,从中长期来看,企业资金的增加会扩大投资规模,促进利润增长。股市本身的表现是看经营情况,管理好,资本市场表现乐观,管理不好,资本市场吸。虽然企业拿到的钱不会马上增加产量和利润,但投资者的信心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值得老百姓关注的是就业和房价。企业逐步走出生产端压力的困境,扩大生产,势必需要招聘更多的员工,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疫情下的用工难度,更容易找到工作;至于房价,要警惕租户的新一轮炒作。与其进入市场,不如观望。因为从我们“国内流通”和“消费拉动经济”的长远目标来看,未来房价下跌是不争的事实。购房是中国居民最大的消费支出。只有降低这个比例,才能实现国家的长远目标。一时紧迫,而不是等待机会。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