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过度包装(过度包装有哪些)
导致过度包装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过度包装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有法律法规不健全、高额的利润驱使、巨大的市场需求、消费者默许认同。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一方面国家标准只对化妆品和食品进行了包装限制,药品、保健品、儿童玩具、电子用品等商品没有进行相应标准限制。另一方面,虽然食品、化妆品有了限制标准,但没有规定对企业不执行标准的罚则,只能采取劝告劝谏,要求企业整改等隔靴搔痒式惩罚,导致食品、化妆品行业过度包装行为屡禁不止。
二、高额的利润驱使
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不断“升级”包装,以获取高额利润。以绿茶御品清香为例,散装630元/斤,简装1260/斤,而精装的要2520元/斤;一家知名品牌白酒专卖店,同等度数同等窖藏年份的白酒,把玻璃瓶包装换成瓷瓶,再加上一个外包装盒,售价就提升了近500元,可见,商家通过升级包装,可获得相当可观的利润回报。
三、巨大的市场需求
在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大环境下,大部分普通消费者碍于面子,送亲戚朋友大都会选择购买包装精美的商品。而真正的“大客户”还是一些公款消费的企事业单位,有的单位一次就订购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高档包装商品。正是这种“礼尚往来”的消费心理给过度包装商品创造了巨大的生存空间。
四、消费者默许认同
大部分消费者对于过度包装商品往往采取默许认同的态度,甚至会主动要求购买过度包装商品。有部分消费者由于是公款消费,所以买东西的时候也不会考虑是否货值相当;还有一部分消费者,出于攀比和虚荣心理,盲目跟风,由此助长了过度包装现象越演越烈。
扩展资料
商品包装欺诈的行为:
商品的包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元素:商品名称、商标、图案色彩等装饰、企业名称厂址等产品信息。从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着的商品包装欺诈的情况看,商品包装欺诈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形欺诈的方式,另一类是有形欺诈的方式。这里的“形”是指商品体积的表现形状。
所谓无形欺诈,就是通过在商品包装物表面上印制与商品质的不一致的图像或文字,从而使买者在商品的质的方面受骗。
所谓有形欺诈,就是通过包装物的形态给买者造成一种错觉,认为包装着的商品与包装形成的最大体积相一致,从而使买者在商品数量方面受骗。可见,无形欺诈是用虚假的商品质地欺骗买者,而有形欺诈则是用虚假的商品数量欺骗买者。
过度包装会造成哪些后果
过度包装的危害有哪些?商品过度包装问题正在无形中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消费环境的质量,小编今天为大家刊登的文章,请大家坐下来好好地看一看,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过度包装的危害主要分为四点:
一是浪费大量资源。包装工业的原材料如纸张、橡胶、玻璃、钢铁、塑料等,使用原生材料,来源于木材、石油、钢铁等,这些都是中国的紧缺资源。如果用于过度包装大量使用,而没有相应地进行回收利用,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二是诱发社会奢侈风气,暗藏腐败行为,加剧社会不和谐。各地出现的天价月饼、天价洋酒、天价保健品等,诱发了社会奢侈之风,有悖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更有害的是,过度包装的节日礼品被有些人作为“遮羞布”,搭配着贵重的有价证券、礼品甚至金钱,大开贿赂之道。
三是污染环境。消费者抛弃大量包装废弃物,加重对环境的污染。中国过度包装漫画包装废弃物的年排放量在重量上已占城市固体废弃物的1/3,而在体积上更达到1/2之多,且排放量以每年10%的惊人速度递增。过度包装产生的成本相当可观,而这些耗费大量资源的过度包装物,到了消费者手中全部变成了生活垃圾。
四是损害社会利益。首先过度包装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使其在支付了必要的商品价值后,又被强加了额外的巨额包装费。其次伤害了企业利益。激烈的不正当竞争,造成了过度包装在市场上的泛滥,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利用夸大包装装饰功能的方法从消费者身上取得更多的价值。在短期内,企业营利可能会有明显上涨,但从长远来看,这无疑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商品的过度包装也属于欺诈行为。虽然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构成欺诈行为必须具有主观故意,但从文义上理解,欺诈就是掩盖事实真相误导消费者,“欺诈”二字本身已经揭示经营者具有主观故意。所以,在下列6种情形下,经营者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故意,就属于欺诈: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或厂址、篡改生产日期的商品,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销售伪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
如何看待我国的商品过度包装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商品包装水平已与发达国家相当,而由商品过度包装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消费者和生产企业对此认识却远远不够。在全球大呼“低碳经济”的今天,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研究,加强宣传引导和治理,遏制商品过度包装。
对包装的要求不仅表现其基本功能,很多企业过分追求包装的促销作用带来的利益最大化,而导致包装失衡,豪华包装层出不穷,但过度包装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社会财富的浪费是难以估量的。
扩展资料:
危害
1、增加消费者负担,损害消费者利益
人们购买商品首先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其次就是讲究物美价廉,两者皆完美才能使消费者的购买满意度达到最佳。许多商品包装和商品极其不相符,包装里三层外三层,商品成本提高了,销售价格也随之提高,企业将过度包装巨额的包装费用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2、加重污染环境
包装多属于一次性消费品,寿命周期短,80%的包装成为废弃物一生活垃圾。而生活垃圾是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污染源,包装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包装工业生产中排放出的各种废气、废水、废渣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也很严重。
3、浪费资源和能源
包装材料的生产要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现代包装材料主要是纸、塑料、玻璃、金属材料,包装的生产要耗费大量资源和能源。包装材料的生产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包装废弃物的焚烧等处理也要耗费能源。
如何解决过度包装问题
措施:
1、遏制过度包装之风需要加强宣传力度,转变人们观念和意识。
通过媒体、各类大型宣传活动、市场巡查、上门年检等契机,向广大消费者、生产厂家及经营者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理念,引导商家强化社会责任感,加强诚信建设。
2、刹住过度包装不良之风需要加强法律监管。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要求,各级政府部门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完善有关限制过度包装的法律法规。
政府部门只有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增加对过度包装行为的惩罚,让违法企业付出高昂的违法成本,加大监管力度。
4、增强消费行业的自律意识,主动发挥作用。
在生产企业组织中行成联盟,龙头企业作为引领者和倡导者要以身作则,增强社会责任感,注重可持续发展。
扩展资料:
过度包装的危害:
一、是浪费资源。包装工业的原材料如纸张、橡胶、塑料、木材等,都是我国的紧缺资源。
二、是污染环境。消费者抛弃大量包装废弃物,加重对环境的污染。耗费了大量资源和成本的过度包装物,到了消费者手中全部变成了生活垃圾,而这种包装垃圾则是造成城市“垃圾围城”主要原因。
三、是损害社会利益。过度包装之风形成了奢华、浮夸的社会风气,催生了扭曲的、病态的消费理念,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四、是诱发社会奢侈风气,暗藏腐败行为,毒化社会风气。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