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楼后浇带设置规范(伸缩后浇带规范规定)
后浇带的规范要求
1、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一般700-1000mm,现常见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种。
2、后浇带的接缝形式有平直缝、阶梯缝、槽口缝和X形缝四种形式。
3、后浇带内的钢筋,有全断开再搭接,有不断开另设附加筋的规定。
4、后浇带砼的补浇时间,有的规定不少于14天,有的规定不少于42天,有的规定不少于60天,有的规定封顶后28天。
5、后浇带的砼配制及强度,有的要求原砼提高一级强度等级,也有的要求用同等级或提高一级的无收缩砼浇筑。
6、养护时间规定不一致,有7天、14天或28天等几种时间要求。
主楼超过多少米后要设置后浇带是哪本规范的要求
1、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这里面的要求。
2、一般来说,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
3、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由于建筑物超长、错层、施工期间温差大等原因需要设“缝”,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建筑、结构及设备设计带来许多困难,特别是建筑立面及基础防水等不容易处理。
4、在设计和施工方面常采取有效措施,能不设缝就不设缝,能少设缝就少设缝,尽量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
5、当遇到上述情况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这种后浇带可称之为收缩后浇带。
6、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7、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
8、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
最新规范多少米设后浇带
1.在多层或高层建筑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常常将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环绕着主体的大部分。
2.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由于建筑物超长、错层、施工期间温差大等原因需要设置“缝”,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建筑、结构和设备设计上的许多困难。
3.后浇带是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因自身收缩或沉降不均匀而产生的有害裂缝,按设计或施工规范的要求,在基础底板、墙和梁的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1、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一般700-1000mm,现常见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种。
2、后浇带的接缝形式有平直缝、阶梯缝、槽口缝和X形缝四种形式。
3、后浇带内的钢筋,有全断开再搭接,有不断开另设附加筋的规定。
4、后浇带砼的补浇时间,有的规定不少于14天,有的规定不少于42天,有的规定不少于60天,有的规定封顶后28天。
5、后浇带的砼配制及强度,有的要求原砼提高一级强度等级,也有的要求用同等级或提高一级的无收缩砼浇筑。
6、养护时间规定不一致,有7天、14天或28天等几种时间要求。
后浇带上梁板的受力钢筋必须断开,后浇带在没有浇注混凝土之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移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而产生变形;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注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应避免留直缝;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板支撑对地下室较厚底板、大梁等属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浇带,一般应避免留直缝;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板支撑对地下室较厚底板、大梁等属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浇带,必须设置后浇注混凝土,并防止混凝土漏浆。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因自身收缩或沉降不均匀而产生的有害裂缝,应按设计或施工规范的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的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