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师王澍(王澍的建筑作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建筑设计师王澍,以及王澍的建筑作品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国内建筑界对王澍和他的建筑作品的评价是怎样的
“建筑师,首先得是个文人。”这是王澍喜欢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认同。
王澍,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一个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建筑设计师,一直以来在传统的中国建筑中寻找着自己的哲学表达。从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到宁波美术馆,再到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他用古代工匠的建筑手法和生态环保的理念去诠释着自己心中的当代建筑。
在占地800亩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王澍把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念、诗意与审美带入当代建筑,以达到平衡一座规模庞大的校园与一座不甚高大的山丘的目的。
南方民居中常见的砖、瓦、檐、木,让王澍设计的建筑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灵动。象山校区里的建筑有的用拆房回收的老砖砌墙,有的用回收来的瓦片搭建重檐。王澍说,做瓦檐的时候,他会想象着学生们看着雨水顺着瓦檐滴落的曼妙场景。
王澍设计的建筑作品和他的建筑理念获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和认可。2010年他以作品“衰变的穹顶”摘得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特别荣誉奖,成为首位获该奖的中国建筑师。2011年他获得法国建筑学院金奖,这是首位中国建筑师摘得此一国际建筑学界大奖。同年,他还被哈佛大学研究生院聘为2011—2012学年度“丹下健三”荣誉讲席教授,这也是获得这一荣誉的第一位中国籍建筑学者。
“比建筑更重要的是一个场所的人文气息,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朴素建构手艺中光辉灿烂的语言规范和思想。”站在随处可见青砖黛瓦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王澍不无深意地说。
王澍的建筑作品是什么
王澍经典建筑设计作品南京华侨大厦。自宅室内。浙江海宁陈默艺术工作室。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规划及建筑设计。上海南京东路顶层画廊。
南京三合宅。宁波五散房。金华瓷屋。杭州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工程。宁波美术馆。南宋御街陈列馆。2010年中国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2010年衰朽的穹隆。临安博物馆。
王澍,男,汉族,1963年11月4日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著名建筑学家、建筑设计师,当代新人文建筑的代表性学者,中国新建筑运动中最具国际学术影响的领军人物。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硕士,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
2012年,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奖。一个在获奖之前没有出版过作品集的建筑师,一个只在中国做建筑的建筑师,一位自称为业余的建筑师。以及一个建筑界的最高奖项,自成立33年来,第一次颁给中国籍建筑师。于是奖项一出,便在中国建筑界引起轰动。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建筑气息
90年代开始,中国到处都在兴建高楼大厦,是建筑行业赚钱的黄金时期。偏偏在这个时候,王澍选择隐退,王澍想要寻求一种中国文化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平衡,想要寻求一种中国现代建筑清晰的表达方式。
他抛开建筑学书本上的东西,去贴近生活本身。抛开外界的各种诱惑,去想清楚一个问题的答案。澍没有放弃中国建筑,他想走一条更接近于自然的道路。他认为,造房子应该是造一个世界,就像中国山水画那样,建筑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
王澍一直坚持在中国建筑里筑进文化符号,他希望建筑能与自然更好地融合,让人们找到一种更诗意的生活方式。他希望中国的建筑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长久地留在历史中。
中国的现代建筑,未来也许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依然是高楼林立,钢筋水泥,争着建最高的建筑。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建筑师,如王澍,始终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城市有一些变化。王澍说,他愿意做中国最后一个文人,让大家看到中国城市可能发展的方向。
王澍建筑作品
王澍经典建筑设计作品南京华侨大厦。自宅室内。浙江海宁陈默艺术工作室。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规划及建筑设计。上海南京东路顶层画廊。
南京三合宅。宁波五散房。金华瓷屋。杭州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工程。宁波美术馆。南宋御街陈列馆。2010年中国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2010年衰朽的穹隆。临安博物馆。
王澍,男,汉族,1963年11月4日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著名建筑学家、建筑设计师,当代新人文建筑的代表性学者,中国新建筑运动中最具国际学术影响的领军人物。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硕士,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
2012年,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奖。一个在获奖之前没有出版过作品集的建筑师,一个只在中国做建筑的建筑师,一位自称为业余的建筑师。以及一个建筑界的最高奖项,自成立33年来,第一次颁给中国籍建筑师。于是奖项一出,便在中国建筑界引起轰动。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建筑气息
90年代开始,中国到处都在兴建高楼大厦,是建筑行业赚钱的黄金时期。偏偏在这个时候,王澍选择隐退,王澍想要寻求一种中国文化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平衡,想要寻求一种中国现代建筑清晰的表达方式。
他抛开建筑学书本上的东西,去贴近生活本身。抛开外界的各种诱惑,去想清楚一个问题的答案。澍没有放弃中国建筑,他想走一条更接近于自然的道路。他认为,造房子应该是造一个世界,就像中国山水画那样,建筑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
王澍一直坚持在中国建筑里筑进文化符号,他希望建筑能与自然更好地融合,让人们找到一种更诗意的生活方式。他希望中国的建筑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长久地留在历史中。
中国的现代建筑,未来也许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依然是高楼林立,钢筋水泥,争着建最高的建筑。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建筑师,如王澍,始终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城市有一些变化。王澍说,他愿意做中国最后一个文人,让大家看到中国城市可能发展的方向。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建筑设计师王澍和王澍的建筑作品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