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如何建设和谐社会作文500字)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构建和谐社会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如何建设和谐社会作文500字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和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理解这一理念的前提是正确把握“人”的内涵,重点是深刻认识对“本”的界定,实践诉求是高度关注民生。关注民生包括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发展民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改善民生、贯彻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现实路径。
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是保障民生、贯彻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必然要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发展民生、贯彻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终极目标。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3、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4、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5、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6、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8、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9、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0、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1、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1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党中央还提出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上述六条重要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怎样建设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关键环节,扎扎实实地稳步推进。
2、一是树立和谐理念。想决定行动,理念引导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树立和谐理念入手,用思想的伟力构筑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柱。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也是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的发展理念、和谐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也是和谐社会的真正主人。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考察人类社会进步,既要用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去衡量,也要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程度去评价,二者是统一的。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大力提倡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宽容谦和,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就要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不断增强社会的亲和力、凝聚力;就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生态保护,改善生活环境,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
3、二是极发展经济。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经济长期搞不上去,人民群众得不到实惠,社会不会和谐;经济搞上去了,但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民群众不满意,社会也不会和谐。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4、三是关注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群众生活幸福、心情舒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社会和谐是人民之福,社会动荡是人民之祸。人民群众盼望国泰民安,过上富足祥和的生活;盼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自身权利和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盼望完善公共服务,生活便利,安定有序;盼望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群众的愿望,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由多方面要素构成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解决民生问题,需要从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社会热点问题入手,从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多方面加以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改善提高。
5、四是千方百计维护社会稳定。稳定是和谐的保障。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要坚持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始终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特别要关注中低收入的大多数群众,坚持把人民群众是否拥护、是否受益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尤其要妥善处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中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减少矛盾的发生。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搞好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迫切问题,制定具体措施,逐项研究,逐个加以解决,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效真正体现到为群众排忧解难上来,体现到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上来。
6、五是建设和谐文化。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一个理论创新,是新的文化发展观。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对人类有益文明成果的借鉴,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一定要立足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大力建设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7、六是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群众是基础,干部是关键。干群关系决定着人心向背,影响着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全局,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