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姜子属寒或热(木姜子功能主治)
很多朋友对于木姜子属寒或热和木姜子功能主治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中草药:木姜子的功效与作用
木姜子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樟科植物木姜子的果实。
【植物形态】木姜子,又名:山胡椒、腊梅柴、滑叶树、山姜子。
落叶小乔木,高3~7米。花枝细长。叶簇聚于枝端,纸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5~10厘米,初有绢丝状短柔毛,后渐变为平滑;叶柄有毛。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由8~12朵花组成,具短梗;花先于叶开放;总苞片表面有毛,早落;花黄色,花梗细小,长1~1.5厘米,有绢丝状粗毛;花被6,倒卵形;花药4室,瓣裂,全内向,花丝仅于基部有细毛;雌花较大,有粗毛。核果球形,蓝黑色,直径约7~10毫米;果梗上部稍肥大。花期3~4月。果期8~9月。
生长于溪旁、坡地或杂木林缘。分布浙江、江苏、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云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等地。
本植物的根(木椒根)、茎枝(木姜子茎)、叶(木姜子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此外,四川地区尚以同属植物山鸡椒及清香木姜子的果实作木姜子使用。
【采集】8~9月间采取。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辛。"
【功用主治】健脾,燥湿,调气,消食。治胃寒腹痛,泄泻,食滞饱胀。
①《贵州民间药物》:"健脾燥湿,助消化,外治疮毒。"
②《重庆草药》:"逐寒、镇痛,健胃、消饱胀。治心胃冷气痛,冷骨风,寒食摆子,痛经。"
③《湖南药物志》:"祛风,散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散剂。外用:捣烂敷。
【宜忌】《重庆草药》:"肠胃有热者忌用。"
【选方】①治感寒腹痛:木姜子四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水泻腹痛:木姜子研末,开水吞服一钱。
③治发痧气痛:木姜子、青藤香、蜘蛛香各一钱。研末,酒吞服。
④治消化不良,胸腹胀:木姜子焙干,研末,每次吞服三至五分。(②方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⑤治关节痛:木姜子一两,雄黄五钱,鸡屎二两。捣烂,炒热,布包,揉擦痛处。(《湖南药物志》)
⑥治疔疮:木姜子捣绒外敷。(《贵州民间药物》)
提醒您:木姜子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木姜子的功效与作用
1开胃健脾
在西南地区的人们会将新鲜采摘的木姜子放入泡菜水中浸泡,待过半个月左右即可捞起食用,可单独作为泡菜食用,也可以在炒菜时当做调料。它口感清凉、微辛,有股独特香气,有开胃健脾的功效,非常适合食欲不振的人群。
2祛风散寒木姜子性温,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用于胃寒引起的腹痛、泄泻等症;而且木姜子辛温,有祛风除湿的作用,民间常用木姜子来治疗四肢酸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
3解毒消肿木姜子还有解毒消肿的作用,外用鲜果、叶捣烂敷,或果实研粉调敷患处。可治疮毒、疮疡肿痛。
4行气止痛木姜子辛热,入胃、大肠二经,辛以行散,热能驱寒,擅于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可治畏寒冷痛、心腹卒痛。还可治牙齿浮热作痛,因为木姜子属于纯阳之物,散少阴沉寒,除上攻浮热,温通经脉,故治牙痛。
木姜子有什么营养
简介:
别名山胡椒、山鸡椒、木香子、木樟子、山姜子、山苍子等,樟科木姜子属,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直至西藏。生于山地阳坡杂木林中或林缘、溪边。每年11月至第二年4月开花,8~9月采果,夏秋采叶,晒干。枝、叶均具有芳香味,根皮及叶可供药用,果含芳香油,为高级香料的原料。
食用功效:
性温味辛、微苦,有香气,无毒。具有温中行气止痛,祛风散结,健脾利湿,温肾健胃消食,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胸腹胀痛,消化不良,暑湿吐泻,痛经或疝痛,以及外用治疮疡肿毒。果及花蕾可直接作腌菜的原料。
饮食宜忌:
适宜者为气虚体质,瘀血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不适宜食用木姜子。尤其肠胃有热者忌用。
食疗医方:
主治感冒或预防感冒,果实入药,称“毕澄茄”,可治胃寒痛和血吸虫病。
①治感寒腹痛:木姜子四至五钱。水煎服。
②治水泻腹痛:木姜子研末,开水吞服一钱。
③治发痧气痛:木姜子、青藤香、蜘蛛香各一钱。研末,酒吞服。
④治消化不良,胸腹胀:木姜子焙干,研末,每次吞服三至五分。
⑤治关节痛:木姜子一两,雄黄五钱,鸡屎二两。捣烂,炒热,布包,揉擦痛处。
⑥治疔疮:木姜子捣绒外敷。
OK,关于木姜子属寒或热和木姜子功能主治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