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格致中学(格致初中在上海的排名)
上海格致中学排名
上海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都很发达的城市,拥有以上海中学为代表的知名重点高中。
上海前十位的高中有哪些?接下来子敬教育招生网小编带来2023年上海高中前十排名级上海市所有重点高中排名名单,含含高考升学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海排名前八的重点高中学校
第1、上海中学(全国排名第3位,上海排第1位)
第2、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全国排第7位,上海排第2位)
第3、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全国排第33位,上海排第3位)
第4、上海七宝中学(全国排第55位,上海排第4位)
第5、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全国排第66位,上海排第5位)
第6、上海格致中学(全国排第77位,上海排第6位)
第7、上海市中学(全国排第83位,上海排第7位)
第8、上海市延安中学(全国排第87位,上海排第8位)
上海市格致中学物理班情况!!急!!
格致现在是两个理科班,一个主化学+数学,另一个主物理,分班考一般是超纲的,主要看新生的课外水平...当然物理拔尖的进物理班,数化强的进数化,剩下的是平行班...格致创新班是今年才开的,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
每天下午有选修课,除了语文(?)都有开竞赛班,你对英语感兴趣的也可以去参加,老师人品可以,内容也比较丰富......英语竞赛的机会绝对不会少,你文理都不错的话,老师在课上会教些其他内容,能帮助你进一步提高学业水平。格致默认新世纪教材,如果牛津的进去要准备适应期...
另,格致面试不难,有机会去面试的话稍微准备点英语对话和理化知识^_^
懒得登录了...
]课程设置
指导思想学校课程植根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优势智能的发现与发展,立足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课程和主动学习平台,促进学生在厚实基础之上的能力、身心、个性、特长的多元发展。
学校课程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扎实的科学教育基础,形成格致中学课程的思维构造筐架。这一筐架表明了人文、科学在格致中学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两者的和谐整合将保障格致人才培养规格的全面性、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课程基础与目标在最近20年的发展中,学校课程建设经历了“双轨同步”、“三大板块”与“基、拓、研三型”课程的第三阶段,目前已初步完成了由“两大类”“三板块”课程模式向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的课程结构转变。在新一轮学校发展中,将进一步深化与完善“课程改革工程”:根据格致中学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定位,学校将进一步形成“各科高水平并举,科学学科特强”的课程发展格局。
——全面优化基础型课程。格致中学的基础学科教育将保持并发扬基础教学高质量的传统,“文理并重”,夯实基础,重点在结构性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与掌握,培养学生基本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科思维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综合运用能力。格致中学的基础型课程设置面向全体学生,也对学生差异作出反应,既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和基础学力的培养,也注意学生多元智能和创造性学力的开发。
——充实丰富拓展性课程。格致中学的拓展型课程以“拓宽知识,培养兴趣,主动发展”为宗旨,致力于学生的“实践体验,潜能开发,特长发展”。格致中学的拓展型课程在现有的五人方面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跨学科的专题性新课程开发和建设。格致中学的拓展型课程将进一步体现学校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选择学习、主动学习的需要。
——规范多元研究性课程。格致中学的研究型课程建设与开发将继续体现专题性、综合性、开放性特点,突出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对研究性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执行过程,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过程指导与多维度评价。
根据开发高中学生多元智能的需要,学校将进一步探索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开发和优势智能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形成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相协调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相融合的格致课程特点。
上海市格致中学的校史沿革
1874年至1915年(格致书院时期)
格致书院的倡始者是当时的英国驻沪领事麦华陀,促成者是晚清重臣李鸿章。
格致书院有书院之名,但并非传统书院;设在租界,但并非租界公立学校;有传教士参与其事,但并非教会学校;含有官方资金,但并非官办学校。她是上海这个特殊城市的产物,是异质文化交织的结果,是近代中国最早中西合办,系统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新型学堂之一。
主持格致书院的中外人士,徐寿、华蘅芳、王韬、徐建寅、赵元益与傅兰雅、伟烈亚力、林乐知、李佳白、潘慎文等,都是一时的科学人选。书院里陈列科学仪器、举办科学展览、开展科学演讲、讨论科学知识、进行科学普及,是晚清上海名副其实的科学活动中心。
同时,徐寿、华蘅芳、王韬、徐建寅、徐华封、赵元益、张焕伦、李平书、王一亭、马相伯等中方核心、中坚人士,都是史有定评的著名爱国人士,他们关切国事、革新教育、发奋著述、功绩显著。生员则多有关心西学与时事、批评专制主义、鼓吹仿效西方、实行宪政之议论,是清末民初上海滩爱国思潮的策源地之一。
1915年至1942年(格致公学时期)
英国人希廉、裴来先后任校长。
师生历经中国政局变幻、抗日战争爆发等时艰,以及租界教育向民国教育体系的演变。
刘崇本副校长持续十年,组织学生参与以东南历史文化名人命名的“四院”,缅怀前贤,爱我中华:它们分别是弘扬科学的(徐)光启院、传承语言及经学的(王)念孙院、学习历史及地理的(顾)炎武院、拓展文学的(归)有光院。
吴学谦、钟沛璋等进步学生建立了地下党支部,播撒革命火种。
1942年至1945年(特别市市立格致中学时期)
1941年底,日军占领公共租界,接受英美资产,控制了工部局。学校寄办于育才中学,半天上课,备受摧残。
1945年至1949年(市立格致中学时期)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民国政府教育局成立,10月更改校名,任命周斐成为校长。
学校迁回原址,教学步入正轨。抗战胜利,学校集中了许多优秀教师,重点抓好自然学科、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随时局变化,进步师生参与“反内战”活动,学生地下党和地下学联为迎接上海解放、保护学校作出积极贡献。
1949年5月至今(格致中学时期)
1949年5月,上海解放。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已参加格致中学接管工作的陈尔寿被正式任命为校长,为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新思想、新秩序,壮大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扩展办学规模,培养品学兼优学生等方面作了大量开拓性工作。
多年来,学校继承“爱国、科学”优良传统,弘扬“格物致知,求真务实”精神,形成了“全面发展、理科见长”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市委书记、市长任内曾来校视察,肯定“格致中学重视德育非常好”,提出“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教育”,高度评价学校以“三流的校舍、二流的设备、培养了一流的人才。”
学校薪火相传,在“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三从严、三过细”全面抓好学生行为规范;“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出人才”,课内外双轨同步教学;“建设学习化学校,造就研究型教师”;“文化立校、学术兴校、管理强校”等方面均取得卓越成果。1958年即被定为上海市首批重点中学,2005年又被命名为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以及诸多荣誉。
高润华名誉校长曾当选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校长张志敏系国家督学、上海市教育功臣和特级校长。
本文来源网络